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8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89篇
管理学   605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109篇
人才学   126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1567篇
理论方法论   271篇
综合类   5980篇
社会学   536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730篇
  2009年   684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语言顺应过程意识突显是语言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元语用意识,它取决于意义产生过程中交际者的认知心理状态以及在语言选择过程中作出语言顺应程度.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语言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所涉及的认知与社会因素的内涵特性,来诠释它在语用翻译、语码转换、言语交际中的突显程度.这对于我们使用语言和交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2.
电视在传播媒介多元化时代仍是儿童群体接受广告信息的最主要载体。该文以宁波市某小学8岁、12岁儿童为样本,从认知方武、受影响来裸、家长和教师的广告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电视广告对儿童认知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对广告目的的认知随着年龄增长而清晰,但怀疑程度不断增加,家长是儿童的主要认知影响者。并据此为儿童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传播环境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3.
本文首先回顾经典叙事学中"引语分类法"对叙事人物意识再现研究的贡献和局限,然后以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为蓝本,提出后经典叙事学对人物意识再现研究的四个维度:在故事世界中,从一个或多个视角对事件的读解或概念化;人物对自己及他人意识的推断;与情感相关的话语的使用;感受性.  相似文献   
34.
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隐喻的认知与发展过程,从字、词、句子的层次引证,重点论述了隐喻在语言思维中为什么以及如何发生不可替代的作用性,从而更有效地认识和解释话语的思维模式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5.
图形——背景论是认知语言学突显观中的基本理论,其分离原则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说明人们对对象与背景的不同认识,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与听觉效果。本文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对广告语从认知角度加以分析,探讨广告语如何在此理论中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的彰显。  相似文献   
36.
刘涛 《延边大学学报》2008,41(4):130-133
语言中的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识世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转喻、隐喻来认知更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俄汉语中的“рука——手”同属基本范畴词,具有很强的转喻:隐喻能力。通过手部动作认知、情绪认知、场景认知、权势认知、身体结构认知等方面研究俄汉语认知域中转喻与隐喻的交互作用在词汇层面的连续体关系,将有助于从实证的角度对比分析俄汉语转喻和隐喻思维模式的异同,探求造成两个民族认知差异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7.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如果从语用规约、隐喻思维和认知语境几个方面来看,其实质就是人们利用纯语言符号和认知机制合力的心理认知过程;委婉表达现象与语用规约、隐喻、认知语境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8.
采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分析动词名物化的意象图式,澄清了不同类型名物化的所指,进一步阐释了造成动词名物化的有界性差异的内在动因。动词名物化是以动词的概念内容为基底,采取不同方式扫描和突显的结果。笔者讨论了两组对立的动词名物化形式:经历体动词和非经历体动词的名物化、整体突显与部分突显的动词名物化。  相似文献   
39.
从把握教学软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对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40.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他们各自依其对人性的理解,演绎出两种截然迥异的教育理论-“内发说”与“外铄说”。在人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上,行为主义主张,人只是环境和刺激的被动承受者,人的行为只是环境的特殊产物,具有很强的被规定性。认知主义认为,人是在与环境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构建起自身的认知结构,促使人认知发展的。人本主义依其对人的独特理解,更加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