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4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05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114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社会学的前科学渊源、社会学理论家的出身背景、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征等因素造就了西方社会理论多元化的局面,要扭转或阻止这种多元化趋势是不可能的,至少是极其困难的。但是,韦伯、帕森斯、布劳三位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学理论大师分别从调和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人文主义社会学、建立跨学科的巨型社会理论、填补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之间的鸿沟出发,先后进行了规模较为宏大的社会学理论综合工作。  相似文献   
62.
当产品质量指标(特性)X服从单参数指数分布和二参数Weibull分布下,本文讨论了工序能力指数的点估计,最估检测及利用Bootstrap随机模拟方法给出工序能力指数的置信下限。  相似文献   
63.
从合理性的视角给法治一种元理论的解释,韦伯与哈贝马斯的研究路径各有千秋。韦伯根据波普尔对世 界的三种区分,即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社会世界,将其目的行为对准客观世界,并以目的行为为取向,型构其形式 理性主义。韦伯的形式法治直接导源于他的形式合理性。哈贝马斯在世界三分的基础上,引入世界的第四个界 面,即生活世界。以此为切入点,哈贝马斯以沟通为行为取向,建构其交往理性主义。程序主义的法律范式正是通 过对交往理性的建构才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64.
本文试从韦伯“非经济因素也可以扮演纯经济因素所扮演的决定性角色”这一独特经济伦理视角入手,分析韦伯经济伦理思想的价值,以探求韦伯思想的现代意义,特别是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5.
官僚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著名理论,它的出现对现代组织管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官僚制理论凸显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与弊端。本文通过多个视角的分析,试图找出官僚制理论在现代社会中表现出的局限性,并简单总结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6.
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韦伯的理性化理论及其深受二人影响的社会理论进行了简要梳理,倾向于认为以韦伯理性化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性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并非截然对立的两极,它们从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理论维度对同一目标即工业社会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激烈的批判.在此基础之上,理性化理论是对异化理论的一种回应,两者可以在更深的层面上、更广的领域中相互交融.因此,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韦伯语境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阐释与充实.  相似文献   
67.
熟悉社会学思想史的人都知道,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早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法律系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但终其一生,他都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在弗莱堡、海德堡和慕尼黑等几所著名大学里先后被聘任为经济学教授;而学术界又都公认他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其学术著作,无论是从文化论上着眼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题为“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的一系列(包括中国宗教、印度宗教和古代犹太教)比较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68.
文章分析了涂尔干和韦伯的经典社会学思想对新加坡国庆庆典的解释力。作者提出,新加坡国庆庆典是一种与民族-国家有关的有预谋、有意识的表象建构。它被发明成传统,需要科层的、理性的组织。它在有机团结的社会中,创造了机械团结,并且必须通过对国家机构的操控来实现。简言之,新加坡的国庆庆典说明了,涂尔干的功能要通过韦伯的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69.
对当代(新)儒家和宋明理学家而言,儒学不仅仅是儒学研究。他们认为儒家的终极教义是要寻求某种内在智慧和超越真理,这是客观研究和逻辑方法所不能理解的。他们强调,中西哲学有着本质不同,两者不能互相通约。与宋明儒家一样,大多数当代(新)儒学的第一代代表人物运用佛教的概念架构来建构其理论。然而,由于第二代的主要人物受过良好的西方哲学训练,他们常常借用西方唯心论者如康德和黑格尔的观念来重建儒家古典学说。与这种哲学的或形上的进路相比,日本儒学的进路自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以来基本上是语言学的和历史学的。除了揭示内在的超越领域外,当代(新)儒家还必须处理外在世界的问题。前者他们称之为“内圣”,而后者则称之为“外王”。由此乃引出“韦伯式论旨”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要探讨当代新儒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揭示其主要课题,及审视当代儒学研究的各种进路和方法。本文的结论是:当代新儒学的规划在哲学论证上是不确当的,虽然其历史意义是不容抹煞的。  相似文献   
70.
杨子飞 《社会》2011,31(6):206-223
在施特劳斯的思想世界中,韦伯的处境是悲剧性的:他命定了要信仰科学,可是由于受到历史主义的深刻影响,内心深处又不得不对科学的价值怀有极度的不安。施特劳斯一方面通过一个下降的思想历程揭示出韦伯困境的深层根源:韦伯坚持价值中立是因为终极价值之间的冲突无法借助理性来解决,而后者又是因为科学无法在面临启示的挑战之下证明自身的价值,这是因为他对科学及其处境的理解是不完善的。另一方面,施特劳斯又通过一个上升的思想历程去超越韦伯所陷入的深渊:前哲学的自然世界是哲学与启示的共同起点,通过政治哲学(必然要求价值判断)迈向一种探询式怀疑主义的哲学,它始终满足于表述而非解决存在之谜,这就使得启示成为可能和必要。哲学的价值在这种永恒冲突中得到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