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责任理性”是暗藏于韦伯命题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它是人独立自主地认识自己行为后果并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一种道德实践能力,是一种能化责任为信念,以激情、欲望为动力,以理性思考的判断力作保证的道德实践理性,一种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相互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支撑、理性与情感相互亲和的现代理性.  相似文献   
62.
《邀舞》是欧洲音乐史上第一首采用标题性思维的钢琴曲。作曲家将音乐与"邀舞"的标题构思巧妙结合,把"邀"的情景和"舞"的姿态用抽象的音乐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将标题音乐的特征成功展现在钢琴音乐中,开创了用圆舞曲体裁创作钢琴音乐的先河,对推动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3.
现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命运问题,一直是诸多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在中国始终萌而不发、未能兴起的原因,马克斯·韦伯曾经作过全面的讨论。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还是现代国家构建的问题,都是他探寻这一命题的角度。论文试图在制度层面,从中国式的“家产制”出发,结合现代资本主义的内涵,探讨“家产制”的传统型统治对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基本影响,进而揭示家产制对中国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巨大阻力。  相似文献   
64.
韦伯所提出的官僚制理论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官僚制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日益受到理论和实践的挑战,然而官僚制所拥有的理性精神对现代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5.
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韦伯与福柯两人也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权力观。他们对权力的概念、研究范围、核心问题及目的上均有不同的认识。分析两种权力观的不同点,对现实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6.
马克斯·韦伯是经济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其经济伦理思想至今仍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借鉴价值。本文试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等集中反映韦伯经济伦理思想的宗教社会学著作入手 ,试图厘清韦伯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脉络 ,概括韦伯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描述韦伯经济伦理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67.
从创作背景、创作特征、音乐本体分析三个方面对韦伯钢琴曲《邀舞》的一度创作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通过对《邀舞》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充分发掘并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将韦伯"一度创作"的音乐思想充分展现给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68.
社会资本是1990年代以后形成的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分析范式,但是从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上看,对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斯·韦伯关于宗教社会经济功能的分析。社会资本理论兴起后,这方面的研究以弗朗西斯·福山关于信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为代表。虽然到目前为止社会资本理论也受到许多批评,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但是社会资本理论已经成为分析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9.
论韦伯的“价值无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庆 《文史哲》2005,6(5):137-142
为了抵制对自然科学的盲目推崇,韦伯一方面强调文化科学的独特性在于具有价值和意义,为了保持文化科学的严肃性,韦伯另一方面又提出“价值无涉”的主张,反对将学术研究与价值判断相混淆。韦伯的这种观点,也许并非无可争辩,但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
马克斯·韦伯:基于中国语境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国勋 《社会》2007,27(5):1-1
M.韦伯自20世纪80年代被推介到中国以来,因其思想的复杂性及其同中国现代化需要的契合,一直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发生着强烈而持久的影响。但是,M.韦伯的思想对中国而言并非无可挑剔。本文选取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牟宗三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同M.韦伯的中西文化观念进行比较研究,明晰了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理论理性之间的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中西文化的内在特点以及中西交流的历史经验出发,批判了M.韦伯思想中的西方中心论内核,并以之为比照,昭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