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9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读走边城     
阮浩 《山西老年》2013,(6):51-51
再读《边城》是近来的事了。对《题记》和一些写实的地方,竟有了新的发现:一是体味到了作家这颗关乎中国社会、思考民族命运、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心。二是探寻到边城实有其地。  相似文献   
92.
《边城》是沈从文笔下一部优美动人的小说,也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田园牧歌.如今,这部小说以多种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本文侧重于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边城》从小说到舞剧、电影、电视散文等各种形态的变迁,解读其传播形态变迁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及对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3.
塞上明球,碧野蓝天,柳浪气清。喜天骄故里,三山拱抱;四围芳草,二水淙淙。彩瓦重楼, 霓虹变洒,灯火长桥映水红。西山美,赏古松情韵,雅趣无穷。边陲重镇繁荣,引无数商家步履匆。有绿都善政,昌隆百业;辽沈向往,欧亚推崇。多口通商,疏通脉络,乳肉飘香迎客声。期明日,看天堂美景,落籍边城。  相似文献   
94.
英语以物为主语和汉语以人为主语是英汉语言之间存在的一大显著差异,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源。《边城》自从问世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出现了众多英译版。通过对比分析金介甫英译版《边城》中的片段及其对应的原文来进一步探讨英汉主语的表现形式及句式差异,希望提醒英语学习者在翻译等学习时应注意适当转换,以满足英汉语言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5.
传奇是中国小说最基本的叙事模式与传统之一,也是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生成、发展的最重要的"中国经验"之一,本文即试图据此阐明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说《边城》是一个传奇;二是《边城》作为传奇叙事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三是《边城》传奇叙事的生成背景与动因,以及其中传奇叙事传统作为"中国经验"对现代小说叙事以及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笑汀 《老年人》2008,(1):27-28
今日名满天下的旅游胜地—湘西凤凰,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荒僻边城。近百年来,这个小小的边城,至少走出了三个中国历史和文化舞台上第一流人物。对于沈从文和黄永玉,人们可能已经知之甚多,但对于熊希龄,则恐怕仍在“素昧平生”之列。读人如读书,熊希龄绝对是一个不可不读的人物。  相似文献   
97.
沈从文是一位的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是以故土湘西为题材的,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他尽情地抒写湘西社会里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以“乡下人”的眼光打量这世间万象,以湘西山水的峻逸和灵秀开垦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边地世界”。  相似文献   
98.
文章将中国“双城”———《边城》与《围城》两部杰作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和讨论,试图透过这两座“城”领略其彰显的两种人生基型和成因;同时通过对两个文本所蕴涵的人生形式、人性思想的深层发掘,以及对两位作者所选取的文化立场与叙写模式的比较分析,从中体悟两位作家对人生与艺术的独特思考和创造。  相似文献   
99.
“人性”在沈从文心目中一直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位置。在《边城》中,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作家一砖一瓦地堆砌他的理想家园,看到他对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和探索。《边城》深刻表现了作家对“美的人性”的赞美,对生命理想的倾心追求以及对于潜隐的人性悲哀的揭露,而这一切无不植根于其对理想家园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0.
走过浦市     
胡旭 《民族论坛》2007,(11):42-42
<正>(一)一条延绵千里的沅水,润育出一片净土,养育着一群朴实的湘西人,蕴藏了一片楚地中最偏远的文化。当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风靡全国的时候,人们开始回首遥望这片印记着楚文化的地域。神秘的湘西开始崭露头角,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