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1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77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292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210篇
理论方法论   226篇
综合类   3762篇
社会学   199篇
统计学   9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893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21.
[摘要]将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 tradition and little tradition)概念加以再造,按历史的时间长度作为标准,重新划分大与小,应把文字书写以来的传统作为小传统,把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承视为大传统。早期文字典籍如《山海经》中保留着众多来自华夏大传统的史前信息。由于文化变迁后的遮蔽和遗忘,其中很多内容沦为后人难解的哑谜,如夏启珥蛇乘龙佩玉璜等描写。考古发掘的文物作为实物证据,能够让今人超越小传统的迷惑,解读文字编码背后之谜,洞悉大传统的神话观念信息。2012年发布的红山文化新出土蛇形玉耳坠,作为第四重证据发挥出图像叙事的作用,将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珥蛇母题,一下子向上延伸到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并作为大传统的天人合一神话观之存在的证明。  相似文献   
122.
本文通过阐述佛教素食传统形成的必然性及其社会意义,表明素食饮食的传统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体现了佛家对于众生平等的追求与对人类命运的深度关切。  相似文献   
123.
[摘要]针对h指数评价学者学术成就存在的缺陷问题,提出了基于时间刻度的学者个人贡献度评价新指标——T指标,基于CNKI人口学核心期刊1992-2009年数据,对期刊的核心作者群分别采用传统计量统计法、h指数法、AR指数法以及T指标法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实验数据证明T指标法作为一项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h指数法和AR指数法的缺陷,可以作为评价学者个人贡献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4.
[摘要]在我国的法律文本和判决中,对商业秘密的价值性要件有着不同表达。法律文本中的价值性经历了从“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实用性”到单一的“具有商业价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用性是否属于与价值性相独立的构成要件,一直存在反复。竞争优势作为表彰价值性的一种状态,经历了等同于价值性到作为判断价值性之有无的标准的过程。在各级法院的判决中,价值性有着不同的法律意义。近年来,法院逐渐将价值性和实用性融合,竞争优势逐渐成为证明价值性的一种依据。商业秘密是高科技企业的重要竞争工具,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同时商业秘密也是重要的财产。这两种不同的价值立场,直接影响价值性要件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25.
张商英根据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而排佛的行为,认为欧阳修“好名而欺心”,其实,细读《六一居士传》就可以发现:“六一一居士”之“居士”一词含义并非佛教用语中“居士”的含义,而是隐居不仕之意.另有人认为欧阳修主张排佛与为幼子命名为“僧哥”(“和尚”)的行为是互相矛盾的.关于这一点可以考察民俗来解释,因为民俗中自古就有以贱命为名,取其好养活之意.可以说,欧阳修并非“好名而欺心”,其佛教观一直到晚年都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26.
"罪"是佛教的重要观念,也是中国古代刑法史的主题之一。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颇有差异,佛教之"罪"与中国古代法律也有诸多不同,主要体现在伦理价值、功能取向以及惩罚方式等方面,这些差异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对佛教之"罪"吸收和排斥的基础。中国古代法律对佛教之"罪"的吸收区分普世性与特殊性,并分别对应普遍民众与佛教徒,权力配置、根本性伦理规范则构成这种吸收的限度。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法律对外来文明的吸收具有很强的模式选择性和包容的有限性,中华法系的一个动态特征可概括为"礼法一体的总体趋势,异域文明的有限包容"。  相似文献   
127.
[摘要]辛亥革命胜利后,面对康、藏局势的全面恶化,北洋政府饬令川、滇军出师平乱。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尹昌衡力挽狂澜,迅速平定了康区乱局。随后,北洋政府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中止了川军西征入藏。尹昌衡西征过程虽然为时甚短,但是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遏制英国分裂中国西藏的图谋以及康藏地区的稳定却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8.
[摘要]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区位、民族、宗教信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众多,维护这一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在这里,一方面,经济社会正在快速转型、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基本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和因素依然存在,在局部地区或一段时间内甚至表现的还比较突出。把握这一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状况,厘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原因对进一步做好这项政治性极强的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正如仓颉被认定为汉字的创造者,曹植因其帝王世胄和不世出的文艺天才和佛道修为,被佛教史家推定为中土佛教音声事业的奠基人。他们坚持相信,鱼山梵呗之所以被立为标本,是因为曹植"拟其声而制梵呗",而且"冥合西域三契七声"。这种因感佛助而极具创造性的拟仿而不是照抄,既能很好地契合中土语文与音声的特点,便于中土广大佛教徒学唱;又能遵循佛教音声以"本行之音"传达"无相之旨"的"声文两得"原则。  相似文献   
130.
民国时期广西著名佛教刊物《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5、6、7期合刊发表了六首署名欧阳予倩的诗歌,《欧阳予倩全集》未收录这六首诗歌,欧阳予倩著译年表未记载,欧阳予倩传记和各种研究资料也未曾提及。这六首佚诗对于研究欧阳予倩40年代初的文艺创作以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