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7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8篇
人口学   108篇
丛书文集   403篇
理论方法论   131篇
综合类   1973篇
社会学   132篇
统计学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林长民与五四运动--兼论五四运动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爆发之前 ,在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围绕着“铁路统一案”与“山东问题”的斗争中 ,林长民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先是致力于铁路统一案之提出与实施 ,继而力主把青岛问题与胶济铁路及其延长线济顺、高徐两路联系起来 ,之后又运动拒签和反对与日直接交涉。从整个过程来看 ,林长民与五四运动之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从中也可以看出 ,五四运动虽因外交问题而起 ,但其中杂有许多内政的因素。五四运动既是社会变动和文化变化的结果 ,也是当时各派政治势力分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是由“五四”精英最早启动的,其中李大钊是先驱者,陈独秀影响力最大,李达是集大成者。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革命的实践,“五四”精英在传播唯物观的同时也积极探索用唯物史观分析和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果。“五四”精英传播和发展唯物史观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包括必须充分认识到唯物史观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把传播与发展统一起来以及结合中国实际来传播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3.
论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大的理论贡献在于,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概念,有力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明确界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有力地回答了在21世纪头20年“怎么举好旗,怎么走好路”的基本问题;突出强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力地回答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红楼梦》语言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时《红楼梦》语言研究的成果显著,诸如曹雪芹的语言观,《红楼梦》语言的总成就、语言的地域色彩、人物的语言,它对俗语的运用、语言艺术的手法、它的语言的情绪,《红楼梦》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它的语言的传承与创新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红楼梦》的成就和在新世纪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Approximation formulae are developed for the bias of ordinary and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Dummy Variable (LSDV) estimators i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Results from Kiviet [Kiviet, J. F. (1995), on bias, inconsistency, and efficiency of various estimators i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J. Econometrics68:53-78; Kiviet, J. F. (1999), Expectations of expansions for estimators in a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 some results for weakly exogenous regressors, In: Hsiao, C., Lahiri, K., Lee, L-F., Pesaran, M. H., eds., Analysis of Panels and Limited Dependent Variabl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99-225] are extended to higher-order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with general covariance structure. The focus is on estimation of both short- and long-run coeffici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per modelling of the disturbance covariance structure is indispensable. The bias approximations are used to construct bias corrected estimators which are then applied to quarterly data from 14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Money demand functions for M1, M2 and M3 are estimated for the EU area as a whole for the period 1991: I-1995: IV. Significant spillovers between countries are found reflecting the dependence of domestic money demand on foreign developmen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 plausible long-run effects are obtained by the bias corrected estimators. Moreover, finite sample bias, although of moderate magnitude, is present underlining the importance of more refined estimation techniques. Also the efficiency gains by exploiting the heteroscedasticity and cross-correlation patterns between countries are sometimes considerable.  相似文献   
16.
两极交汇的张力——论中国第六代电影的叙事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晓英 《唐都学刊》2006,22(6):99-103
中国第六代电影在叙事风格上呈现为诗意而又残酷、纪实而又魔幻、客观而又热情的两极交汇,这种撕裂感和矛盾性根源于第六代电影人自身文化定位的两难,也反映了当下中国文化深层次的紧张和选择的艰难。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承接着具有两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些现代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文化和文学中的古典审美思想和美学诉求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而作为新的审美诉求的现代性质素始终没有得到健康持续的培育,这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较浓的载道性、外向功利性和正剧色彩三大古典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敦煌壁画中有数十幅宴饮图像 ,这些图像不仅提供了宴饮场合、“会食”状况、宴饮座制、会食人数等信息 ,而且反映了当时宴饮的方位坐向、男女、座次等尊卑观念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系统探讨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和人格测量工具的适用性。根据人格结构的词汇学假设以及跨文化比较的策略,中国人的“大七”人格结构表现出与西方“大五”人格结构的显著差异;因此修订西方的人格量表需要首先探索其量表结构,并增加新的项目。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了人格结构差异源于对行为的解释及对行为归类的差异。文中还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重视跨文化比较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回眸20世纪中国文学在韩国的研究轨迹,对韩中两国的学术界都有重要意义。20世纪韩国的中国现当代 文学研究与中国的研究方向差别不大,中国当代文学及港台文学研究方面较落后,研究对象集中。21世纪的研究倾 向是:韩国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更多起来,并脱离中国研究的既定道路,韩中比较文学研究相对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