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6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7篇 |
人才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395篇 |
理论方法论 | 44篇 |
综合类 | 654篇 |
社会学 | 43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本文认为,与道家实有形态的天人合一不同,儒家属于一种道德境界的天人合一。这种道德境界的天人合一源于儒家特有的“以天论德”的思想传统,在这一传统影响下,儒家的道德学说便有了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也就是儒学的宗教性。这种特殊的超越性和宗教性对于儒学理论的完整性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2.
梅珍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6):58-62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古代氏族社会各种礼的温情依然残留着,并且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在一定层面上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尽管孟子思想中最核心的观念是"仁",但他依据孔子以"仁"释"礼"的思路,对"仁"进行了理论抽象,不仅把"仁"看作是礼的内涵,而且进一步论证了礼乐制度所体现的仁义礼智,是一种先验的道德理性,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83.
广告作为现代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企业品牌营销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广告行业竞争的加剧,创意和策划成为了广告公司的制胜法宝。一则广告必须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点要素,才能充分唤醒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从而迅速占据市场。本文通过深入挖掘孟子儒家思想中天时、地理、人和的文化内涵,结合当前广告传播行业的特点,论证传统孟子儒学思想在当前广告传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历史上,孟子以善辩闻名。论者也多惊异,着意其论说的技巧。至于孟子为什么“好辩”,其背后的思想意义何在,则少有人顾及。其实,孟子的“好辩”,不仅仅展现了智者的智慧,更体现出仁者为社会寻找公理,为人间寻求正义的良知品格。 相似文献
85.
世硕与王充的人性论思想研究——兼论《孟子·告子上》公都子所述告子及两“或曰”的人性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第一种人性主张,属于“性一”之论;最后一种,则非。因此主张“性一”的竹简《性自命出》(《性情论》)篇,不属于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和世硕这帮儒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86.
陈典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4):30-38
孟子继承了孔子开创的道德史观,并以理论建构的形式充实了道德史观的内容。孟子将历史的源头追溯到尧、舜、禹时代,尧、舜、禹时代的重大意义在于创立了尧舜之道。尧、舜、禹先王成为后世永远效法的典范,尧舜之道成为后世永远遵循的不变之道。人作为历史主体,更作为道德主体参与历史建构。历史的本质是道德的演进,历史的演进也是常道与变道的统一,道德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孟子重视民众在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所形成的民本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孟子终极的社会理想是建立以道德维系和支配的道德理想国。 相似文献
87.
88.
程小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81-85
<孟子>一书可以说是孟子的传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大儒形象,展现了孟子复杂矛盾的性格,尤其是其想为不召之臣的帝师情结.孟子的帝师梦由于时代与个人的原因而注定难圆,但其对后世尤其是后世知识分子的心理、性格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89.
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是孔子总结和发展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孔子的用意在于为风雨飘摇中的统治者寻找一种可以参考的统治模式,但这种统治模式直到荀子时代做了彻底的改造德治思想遂成为统治阶级“治安策”中的内容。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也没有被统治者采用,原因是无论孔子或者孟子都没有找到这种思想与现实统治者的切合点;到战国末期,荀子对传统德治思想彻底的改造,德治思想遂成为统治阶级“治安策”中的内容。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有九项内容,这些内容在一程度上体现了民众的利益,但它们不过都是为了统治阶级能够长治久安而释放的怀柔声音罢了,统治阶级或者它们的代言人都不可能站在民众的角度发展这种思想,更不可能把这种思想推向民主的结局。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