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近代以前中国存在着强大的专制政权,其掠夺之手阻断了资源流动性的扩展.传统中国之所以始终未能冲破流动性瓶颈,进而摆脱布罗代尔钟罩,表面上看来是经济现象,实则有深层次的政治根源.专制体制是造成传统中国陷入停滞的渊薮.  相似文献   
22.
孙中叶在《布罗代尔钟罩与制度收益共享——一个分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视角》一文中认为,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复杂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中的农民没有能力从现有的制度框架中获得  相似文献   
23.
霍桑笔下的奇林沃思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真正罪人,这主要是由于他对丁梅斯代尔的报复行为,但他们并不是简单的复仇者和被报复者的关系。文章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分析了他们从朋友到敌人再到亲人的变化,从而对他们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24.
胡铁生  王丽莉 《学术论坛》2005,42(12):153-156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是两个对立人物.牧师丁梅斯代尔对于爱情的追求,不仅深深地刺痛了白兰的丈夫齐灵渥斯,同时自己也饱受良心上的折磨;同样,齐灵渥斯为了达到报复的目的,人格结构失调,受本我"快乐原则"的驱使,从精神到肉体对丁梅斯代尔进行百般折磨.二者表面特征是善与恶、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激烈冲突,实质上是二者在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上的冲突.在这两个男性人物与女主人公白兰的爱情悲剧中,各自人格的发展变化是当时清教的偏执教规以及蒙昧时代的伦理标准及规范所造成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两人在历经了人格层次的冲突和交锋之后,故事虽然以悲剧结束,但终于在自我的调解下,从本我走向超我,达到了人格结构的和谐,为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和宗教状况、社会对人格结构的影响以及人格结构的裂变与升华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25.
阿瑟·丁梅斯代尔是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形象之一,在表现小说主题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生存现象学为理论观照,以R.D.莱恩的存在主义心理学为视角,分析该形象"分裂的自我"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6.
近现代欧洲由于意识形态的革命,制度变迁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科技革命通过制度很快进入到工业社会,相应地形成了理性的社会结构,经济也沿着斯密理论和现代增长方式增长;而同时代的中国由于意识形态的惰化,社会结构沿着"意识形态-农本社会-伦理社会"自我强化的方式演化,缺乏建立有效财产法律制度的意识形态,工业革命也不可能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产生.现代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得益于不断构建完善的、使市场经济自我生长和自我扩展的、更加容易的意识形态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7.
斯宾格勒提出了一种"文化形态史观",打破了社会历史理论的托勒密体系--实现了"哥白尼革命".他摒弃"进步"史观,用一种世界历史的"比较形态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化,认为历史不应是某一思想家主观"设计的产物",更不是单线索、直线式、由低到高、由恶及善的进步历程.他认为历史没有规律,有的只是"命运".汤因比继承发展了斯宾格勒的历史观,认为文明的发展、生长是一系列"挑战"、"应战"的结果.这种文明形态史观有积极的贡献,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布罗代尔对其过于简单化的文明史观很不满意,从历史的长时段出发,对他们提出了严厉批评:第一,批评历史宿命论.第二,回避历史的时间,只注重短时段的事件.第三,一种"人的精神本质"与多种(无论是八种还是二十一种)文明形态相矛盾.第四,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抽出几条"规律"、"法则"、"模式"来剪裁历史.最后,布罗代尔决定抛弃文明模式(包括各种翻版),主张用"长时段"结构理论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28.
试论布罗代尔对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理论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罗代尔的史学思想与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存在诸多联系.二者都受到涂尔干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保持良好的私交.布罗代尔借鉴了结构人类学的结构整体观与结构分析法、历史时间理论与跨学科研究,促进了整体史观的发展与完善,拓宽了年鉴史学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年鉴史学的研究方法.布罗代尔立足干历史学本位对结构人类学思想的借鉴,并未改变历史学学科的特性.  相似文献   
29.
韦森 《河北学刊》2007,27(2):152-156
本文对近代一些思想家对西方世界兴起的复杂社会原因的探索做了多学科的综合文献回顾。从而发现,依据亚当.斯密的分工和市场扩展理论,黑格尔与马克思等古典学者认为西方世界近代兴起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分工和自由竞争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桑巴特、韦伯和熊彼特则把近代西方世界的快速经济增长归结为企业家的追求和企业无限扩张的资本主义精神;经济史学家诺思认为近代西方世界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私有产权制度和现代经济组织;政治学家保尔.肯尼迪则把这一历史现象归结为欧洲近代历史上的政治多元化和历史机缘;而华勒斯坦等历史学家则从非决定论的理论视角讨论了近代欧洲兴起的天时地利。综观西方学术诸家对西方世界兴起原因的解说可以发现,尽管在这个复杂的问题上存在诸多歧见,但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以及支撑法律制度工作的现代民族国家和宪政民主政治的生成是西方世界近代兴起的基本原因之一,这一点乃是诸家的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30.
赖国栋 《江海学刊》2013,(1):161-165
历史学有必要理解社会时间的本质。20世纪西方史学中,布罗代尔打破线性时间观,认为历史时间存在三个等级: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其中对历史发展起终极作用的是长时段。这种理解历史的新方法挑战了"科学史学"的时间观,展现了复线的社会时间。透视长时段的问题意识及当时的批评,长时段和短时段辩证的关系,长时段不像学界所批评的那样完全排斥短时段、拒绝叙事;同时表明,微观史家关注短时段和地方性,却从未丧失从微观研究中透视宏观历史和当时政治语境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