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采用演绎推理研究中的结论评估范式,考察前提与结论可信性在条件三段论推理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在条件三段论推理中受结论可信性的影响表现出信念偏差效应;前提可信性通过改变人们进行逻辑分析的准备性而影响推理表现;前提可信性对被试在条件三段论推理中受结论可信性影响的程度有影响,但并不改变信念偏差效应的一般表现模式。  相似文献   
42.
连珠体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综合性推理的表述形式。严复翻译《穆勒名学》时,直接将三段论译作连珠,足见连珠体和三段论的可比性。本文试从性质、形式和目的等角度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在表面形式相近的同时,存在着很多根本的差异;并认为虽然连珠体这种尝试失败了,但仍可把它看作中国逻辑史上推理形式化的一个萌芽。  相似文献   
43.
阎福玲 《河北学刊》2007,27(2):147-151
《出塞》与《入塞》是围绕长城之“塞”乐府系列中两个重要诗题,《出塞》诗重在表现塞外征戍的艰辛苦寒之感,其写作经历了三大阶段,形成了“出征——征战——凯旋”的基本模式。艺术上,《出塞》由多个场景情境的切面组合到特定情境的全方位展现,丰富了《出塞》诗的艺术表现技巧;《入塞》侧重表现征战胜利与凯旋归乡的喜悦感怀。二者有着明确的主题分工和重心所在,共同构成唐诗创作进行经典训练与展示训练成果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44.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7卷中对"不能自制"的处理,不仅探讨了道德心理学中一个格外重要的问题,而且对于理解他的整个伦理思想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对此问题的解决,学者们提出了很不相同的观点.本文首先考察了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传统解释以及对这种解释的某种修正,表明这种解释并不能公正地反映亚里士多德对这个问题的总体见解,在此基础上分析另一种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并进一步表明在何种意义上亚里士多德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捍卫了苏格拉底原来的立场,而且也提出了一个具有原创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5.
文章对藏传因明推理的概念、全称消去后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以及推理的格式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不准确的定义会导致演绎推理外延的划分出现问题,不存在"喻"的名实矛盾,藏传因明推论式的三个种类是不能混淆的;全称性质命题和单称性质命题区别明显,不能把用单独的词项表示的因三相形式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等同起来;比较因三相与直言三段论时,必须把命题化成规范形式再按照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进行推理,法称论师在推理方面的贡献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46.
阅读《前分析篇》会发现亚里士多德把三段论的格分为三种,而中世纪以来的传统形式逻辑却认为三段论的格有四种,这就导致了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理论的第四格问题。基于对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格的划分依据、描述方式及其学科构想的考察,不仅可以揭示亚里士多德将三段论界定为三个格的原因,肯定其三格划分的严格无误,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发掘出导致亚里士多德确定其划分依据的原因及其原因背后的动机,从而使得我们可以由一个更为深远而新颖的视角,即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观以及古典公理演绎系统的视角,对之作出更为恰当而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47.
在自然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广义量词,其中一种被称为居间量词.利用广义量词理论给出居间量词的语义定义,再利用集合论证明广义三段论的有效性,这一研究方法也适用于研究关于其他广义量词的广义三段论的有效性;为有助于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提出并证明了居间广义量词few的12个有效的广义三段论.  相似文献   
48.
司法三段论的迷局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段论的大前提具有普遍必然性,司法三段论的大前提具有或然性。三段论的大前提对小前提的涵摄关系是就外延宽窄而言,司法三段论的大前提对小前提的涵摄关系是就构成要件而言。三段论的大、小前提只具有“真值”一个维度,司法三段论的大、小前提则具有“真值”和“价值”两个维度。因此,司法三段论不可能像三段论那样机械地操作,司法三段论的适用对法官的司法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9.
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的区分,构成了当今法律论证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传统法律论证模式关注于推理形式及其规则的研究,而对推理的前提关注不够.而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的区分,显示了法学家们将法律论证过程清晰化与精制化的理论努力.国内学界近年来也开始重视这一区分.无论是内部证成还是外部证成,均通过对更为精致的推理结构和过程的探求,来使法律决定或判断正当化.  相似文献   
50.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包括实然三段论、纯必然三段论、混合三段论。证明、辩证与修辞三段论既遵从亚氏三段论普遍有效的格式,又有其特定的题材内容及论证方式。因此,探讨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应用,对"实用逻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