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1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9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63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573篇
理论方法论   348篇
综合类   3043篇
社会学   272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435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霍桑对普遍的原罪与救赎的独到诠释是源于超越新教伦理的泛基督精神。因而以污点主人公、写情、社会救赎为特点的《红字》所表现的艺术真实具有轰动效应,是推动新教自身改革及美国文艺复兴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992.
2009年10月26日,美国国务院宗教自由办公室发布了《2009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该报告对198个国家和地区于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的宗教自由状况进行了评估。和往年一样,报告继续把中国列为特别关注国,对中国宗教自由状况进行歪曲。本文结合该报告出台的历史背景及其涉华部分的主要内容,揭示该报告的实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和谐是宗教关系的终极目标,团结是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民族宗教之间存在融入型、多元型、扩散型、疏离型等四种关系类型。宗教主要从精神性整合、神圣性监督、制度性支持、伦理性约束等方面促进民族团结。当宗教过度涵化民族、跨民族争夺信徒、受民族外部势力支配、宗教性事件引发冲突时,宗教有可能阻碍民族团结。应坚持“尊重多元、宽容差异、求同融合、兼美共赢”的原则,使宗教有益于民族团结的各项资源行动化,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94.
在一种反抗性文化中孕育而成的美国当代基督教音乐,在商业利润的获取和福音传递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通过考察美国当代基督教音乐宗教与世俗的双重属性、产业现状和发挥作用的机制,分析了美国当代基督教音乐对福音传递的影响乃至美国社会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为音乐在宗教传播中的应用和影响研究的深入提出一些路径。  相似文献   
995.
目前巴基斯坦的政局大动荡,是国际和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由其独特的政治结构和五大矛盾长期积累造成的。巴基斯坦动荡有可能刺激新疆南部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对此中国应有充分的思想和预案准备。  相似文献   
996.
冶芸  郑志峰 《社科纵横》2012,(3):119-121,143
在社会互动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宗教性,发挥着独特而有限的社会功能,因而也造成了人在社会交往网络中的排他性,抑制个体成员多元个性的发展,因此必须加以正确引导,使其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相似文献   
997.
李金鑫 《社科纵横》2012,(9):92-94,100
作为新教改革家的路德,在处置宗教和政治问题上表现出了将政治范畴与神学范畴进行区分、使二者相互分离的方法。在宗教的非政治化和重建神学教义中,路德赋予政治秩序以权威地位,世俗政府的权力具有不可抗衡性。尽管路德对政治秩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治正当性丧失了其最后的道德支撑,但是他关于政治秩序的思考却涉及了一系列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为反思神学与政治的关系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998.
李向平 《创新》2012,6(3):17-23,126
中国宗教与信仰近30年的变迁,始终围绕着宗教与信仰的双重社会化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信仰自由与宗教自由、"宗教危机"的社会意义、私人信仰与中国法制建设、宗教消费方式对中国宗教—信仰的影响、"宗教民族主义"的抬头"、执政党信仰"的建构与认同等。解决这些问题,对使"宗教危机"转为"宗教转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1000.
<尚书>叙事富于神话的想象和幻想,保留了大量上古原始神话的片段,尤其是<虞夏书>,更可以看作是历史化了的我国上古神话与传说的汇集.其中,有关虞舜的神话和有关鲧禹治水的神话构成了<虞夏书>的核心部分.这些神话内容使<尚书>在历史叙事之外,更增添了由想象与幻想等虚构叙事所带来的形象性,使故事情节更为曲折复杂、绚丽多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生动.本文以<尚书>的虞舜神话为研究对象,追溯并分析该神话的原型意义,以期说明神话内容对<尚书>叙事文学性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