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6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84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934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京兆试慎所好赋》作者《全唐文》题为刘知几.洪业从该赋在《文苑英华》的“失次”、“阙名”,赋自身的“气味”及刘知几参与府试的地点,试赋的题目、题型、“韵脚”七个方面对作者提出质疑.然从《文苑英华》的编选体例、刘知几的生活和求学经历、京兆府试的命题特点及作答文风等方面可证《全唐文》所题为实.  相似文献   
52.
53.
陈樵终身不仕,专意治经。其赋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歌咏,对理学思想的张扬,对君子品格的赞颂,对皇帝明治的歌颂。具有托物寄情,情以物兴,言辞清丽雅正的艺术特色。其创作又受有时代影响,体现出元代浙中文学与理学相互联通、影响及浸润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54.
裴凡 《老友》2012,(3):15-15
伟绩丰功又五年,喜迎盛会意拳拳。小康推进黎民悦,华夏腾飞众志坚。百业繁荣歌改革,万家欢笑乐尧天。高擎旗帜朝前迈,同德同心再着鞭。  相似文献   
55.
宴集诗序的创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以颜延之和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为代表的南朝宫廷宴集诗序,是奉敕应制之作,具有政教化内容特征,深受颂赞、符命、封禅等歌颂性文体的影响,而以歌功颂德为宗旨。同时,这类作品继承了汉大赋润色鸿业、宣谕上德、雍容揄扬的价值取向和铺张扬摛的审美追求,在创作倾向和艺术方法上,也与汉大赋有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但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这个问题的稳妥解决,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是三个不同维度而又相互关联,而农民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农民问题身上寻找突破口,发挥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文章全面反映了"三农"问题的现状--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落后,农民生活穷苦;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人地关系紧张,观念陈腐落后,教育水平滞后.在此基础上,文章针对农民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即所谓的"九字方针"--启民智、予民利、赋民权.  相似文献   
57.
南朝齐梁陈三代,在沈约的倡导下,拟乐府诗创作发生了重大革新。诗人们把赋题法和永明体相辅相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拟乐府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齐梁陈时代,拟乐府进入了一个复兴期。虽然在内容上,齐梁陈拟乐府略嫌题材单调,境界不高,但就总体情况而言,这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上的创新,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为唐代乐府的辉煌局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史志 《老年人》2013,(7):37-37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文学名篇,而对曹植为何写《洛神赋》,从来说法不一。有说是写他与曹丕皇后甄氏恋情的,有说写曹植自己哀怨的,有说是受宋玉《神女赋》影响专写女性美艳的。但总的说来,离不开甄氏。甄氏是一位出身豪门而命运悲苦的不幸女子。她是汉末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县)人,父亲甄逸,曾任上蔡县令。甄逸  相似文献   
59.
阮籍为了躲避司马氏和曹魏政权的斗争,主动要求到东平做东平相,其所作《东平赋》批判和讥刺了司马氏暴政背弃仁义道德、残害忠良,抒发了自己孤独、苦闷、哀愁的愤懑情感,表达了隐逸避世、全身远害的愿望。在艺术上,《东平赋》主要采用比兴象征和对比的艺术手法,章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对前人的辞赋艺术既有所继承也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60.
曹植赋的模拟可分为三个阶段 :模拟汉大赋阶段 ,模拟庄骚之辞阶段 ,模拟整合阶段。模拟汉大赋阶段 ,虽然在内容上并无创新 ,但形式上的创新相当明显 ;模拟庄骚之辞阶段 ,他虽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 ,但艺术上对原作又缺乏合理扬弃 ;第三阶段 ,曹植整合了前两个模拟阶段的艺术经验 ,实现了艺术的集大成 ,从而奠定了其“建安之杰”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