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2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193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4):F0003-F0003
《中国-东北亚国家年鉴》是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一部国际性综合年鉴,重点收载了中国和东北亚各国的基本资料及区域内各方面的重要信息。《中国-东北亚国家年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2.
能源项目作为现代工业和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业已提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务实启动的日程上来,中俄两国合作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能源项目不仅对于双方是互惠互利的,而且是有利于提高双方合作水平,推动两国实现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目标,促进两国在政治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3.
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成因是复杂的,可从国际体系、地缘政治结构、国家战略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层梳理.实现东北亚区域安全,对国际社会和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进步,对地区共同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发展利益,具有战略意义.安全前景值得期待,但必将经过艰难、长期、痛苦的多次博弈.  相似文献   
64.
东北亚跨文化认同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持续发展,有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认同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2 1世纪的世界经济中心在亚太,而亚太的经济中心又在东北亚。本文从跨文化认同这一概念入手,讨论了东北亚跨文化认同在地缘上、传统上的优势以及现实可能性,提出了克服东北亚跨文化认同面临的障碍的途径及其方法。东北亚跨文化认同的核心问题是中日问题。因此讨论其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应对是解决跨文化认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5.
66.
蒙古高原属温带草原,其特定的地形、气候及植被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分布状况决定了在这一地区生活的人们只能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并在此生态基础上创造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适应方式。该地区的历史发展证明,无论对环境还是对人,这都是一种两利的选择。  相似文献   
67.
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加强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区域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应以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突破点,利用振兴东北经济战略的契机,打开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8.
王亚丰 《理论界》2005,(9):204-204
本文从世界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认为资源开发与合作;工业及加工贸易合作;资金、劳务和科技合作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69.
在政治多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东北亚地区的整合却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举步维艰。作为地区成员的中国,实现民族的振兴,不仅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更需要通过区域合作的平台筑牢跃向世界强国的跳板。为此,中国必须对东北亚地区问题的症结和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构建起自己的地区战略。中国面向东北亚的战略应着眼长远,通过综合运作消除敌对,弥合分歧,推进区域整合,实现民族的振兴和区域的共赢。  相似文献   
70.
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关于合作的发展前景和模式方式 ,一些国家的学者提出了比较乐观的设想。文章指出 :东北亚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关系 ,社会差异性巨大 ,地理位置上具备特殊的战略重要性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将东北亚合作机制化与一体化的障碍。因此 ,东北亚各国的合作与交往应以实效为目标 ,以双边或三边为基础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会有效地提高区域合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