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6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1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349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区分的学理框架有助于界定用户无需付款的网络服务合同中用户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网络服务的对价并非用户提供其个人信息,而是用户同意网络服务提供者处理其个人信息。解释论层面,同意处理个人信息构成提供网络服务的对价(对待给付),网络服务合同的对价性并不体现为牵连性,而是体现为条件上的联系或原因上的联系。功能论层面,同意处理个人信息作为对价涉及认定用户的同意是否自愿作出,进而影响同意的效力。“捆绑授权”情形下用户作出的同意无效,欺诈或误导情形下同意的效力须借助“跷跷板理论”进行场景化认定。  相似文献   
52.
《社区》2010,(25):6-7
今后在重庆,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私自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短信等个人信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未成年人个人隐私。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表决通过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于9月1日施行。该条例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作出明确规定,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违背法律规定,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邯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53.
2011年下半年中国传媒法治发展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下半年,我国对于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法制建设逐步推进、互联网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继续发展、著作权保护加强、媒体名誉侵权认定仍存在争议、个人信息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舆论监督出现新特点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54.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都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我国个人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保护更是面临着现实和理论的两大冲击,结合世界各国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践,通过对保护模式的选择以及相关法律的制定、解释的完善,增强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5.
我国现行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体系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对个人信息权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认为我国适合综合立法保护的模式,并提出对个人信息法构建的一些初步方案,如保持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与个人信息制度的衔接,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信息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6.
<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个人信息保护,采取了很多措施以避免个人隐私泄露和信息被滥用,主要包括:1.基础性立法。美国《隐私权法》、加拿大《隐私法》就行政机关,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加拿大《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文件法》就企事业单位对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公开和保密问题作出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57.
有来有往     
《青岛画报》2013,(1):2-3
历史上有这么一年,提到这一年时:你会为有人因"末日论"而囤蜡烛的事,粲然一笑;你会想起,这年一位中国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轰动一时;可能,你还会记起一篇疾呼"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的文章。而奥巴马回首这一年,会发现2012年1 1月7日自己在微博上写道:"再干四年。"穆尔西大概会想起开罗街头游行的场面。2012年是一个"有关紧要"的年份。无论之于中国还是世界,之于当年还是历史,这一年都不可小觑。请看本期特稿《娱乐天天见》。  相似文献   
58.
数据可携权的提法源自欧盟2016年《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出于健康医疗领域数据来源者权利保护与数据资源共享的需求,我国也存在设立个人健康医疗数据可携权的现实必要性,但该权利设立面临立法、司法与数据安全方面的障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五条第三款首次规定了个人信息携带权,但仅作原则性规定,为个人健康医疗数据适用该条款留下了解释空间。信息与数据虽然存在内容与形式的区别,但根据有关理论与实践,将个人健康医疗数据归入可携权的客体范畴具有一定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建议参照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携带权的规定,并通过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明晰个人健康医疗数据可携权的行使条件和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义务,从而推进我国个人健康医疗数据可携权的设立及保障。  相似文献   
59.
60.
隐私是指主体不愿随便被公众知悉的、其与公共利益无涉的私人信息,这种信息可以通过如财产、身高、体重等各种外观现象即隐私载体表现出来;隐私的本质是隐含在这些载体中的与公共利益无涉的私人信息。原则上,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