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诗意的自我性”既不是“对立的”(自然-艺术的悖论,自然永远与人对立且是陌生于人的,需要人,特别是少数艺术天才,无尽地去抵达——自然是一切而“我”是无,“将人变成神”);也不是“相关的”(唯心主义之“我”的自我设定,“我”只与“我”自己相关并创造一切“非我”,即自然,使人设定自然,凌驾于自然——“我”是一切而自然是无,“将神变成人”)——而是超越了二者,一种“诗意的”状态,一颗包容万象的诗意的心灵,诗意地对待自我也对待自然.“诗意自我”与“绝对自我”相反,它不设定自己,而是被外在于它者决定.诗意自我应该对历史经验敞开,创造经验的过程不能建立在预先给定的“我”或单单天才的天性上.艺术创作的法则应该处于这个过程本身不可预见的变化中.  相似文献   
62.
记忆是诗性与诗学的源头之一,记忆意象在北岛的诗歌中族群化地呈现。其前期诗歌中“记忆”主要和苦难生存的铭记、沧桑感的传达、理想未来的期待互相渗透,承载着历史意识;后期诗歌中的记忆主要是在对亲情乡国的追怀、对母语和本土文化的守望,对个体生存境遇的感伤化展现,充满着文化思考意蕴。北岛诗歌对记忆珍视的自主性与个体性,不仅丰盈了其诗歌的审美,更有高举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和显示诗学建构的自觉意味,对当下的汉语写作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3.
透过西美尔的《货币哲学》及相关著作可以看出,现代货币经济下的文化冲突是文化自身不可避免的宿命,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劳动分工与货币推动了客体文化和主体文化的分离与冲突,而其根源在于生命与生命形式的辩证关系之中。面对客体文化对个性的压制、生命感觉的迟钝、终极目的与意义的丧失这些现代性体验,现代个体必然以个体性突围来抗拒,一是在行为上追求一种个性化的生存方式,二是在艺术创作中和"主体性宗教"中实现个人主义式的内在整合。  相似文献   
64.
65.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连续的文明,原因之一是维系中华文明的中华民族精神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其价值始终坚持两个向度的统一,即坚持有利于整体的生存发展与有利于个体的发展的统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继续坚持中华民族精神整体性和个体性价值两个向度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社会永续发展,需要继续坚持中华民族精神价值两个向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66.
《求是学刊》2015,(6):23-30
海德格尔主体性思想及存在论的源头在哪里?国内外学术界大致流行三种观点:一是胡塞尔源头论;二是布伦塔诺源头论;三是亚里士多德源头论。上述三种流行观点都有依据,但却忽略了一个对其影响深远的思想源头,那就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家邓·司各特的个体性与单义性理论。最有力的文献学证据,即是1915年海德格尔本人发表的弗莱堡讲师资格论文《邓·司各特的范畴与意义理论》。在发掘司各特单义性理论的基础上,海德格尔通过将客观化的存在转化为此在,使逻辑学、形而上学与先验哲学被统摄在一个主体化与个体化的此在之中,将由衍生关系建立起来的先验存在结构转化为作为此在的先验视域与条件的时间结构,从而催生了《存在与时间》的诞生。  相似文献   
67.
社会的个体化既使得社会成员获得了"为自己而活"的自由与责任,也催生了新型的社会矛盾,这一结构性困境亟需社会工作的介入。为应对挑战,社会工作必须在本土实践中突出个体的位置,合理调用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的专业技巧,并将塑造个体性作为重建共同体的基础。同时,着力反思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创新理论,为个体化时代中的社会工作提供元层次上的指引;二是转换范式,强调个体的参与和自组织能力;三是理顺关系,将社会工作的"治理"功能建基于对个体的"服务"之上。因此,在加强社会治理的背景之下,社会工作的重要使命是:为个体谋求更为公正的制度安排,协助社会成员有效地获取身份和权利,并将个体性与公共性有机地融合。  相似文献   
68.
对于无名氏的创作 ,论者多将之归为中国的后现代派、后浪漫派加以论述。然而 ,这种对无名氏创作的群落性划分 ,并不能替代对其创作个体独特性的研究。通过对无名氏创作的分期俯览 ,论述无名氏创作中对精神独立的坚持及这种坚持对其创作的价值和影响 ,从而对无名氏创作进行个体性定位。  相似文献   
69.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不仅是功利主义和义务论这两种现代规范伦理学最早的批判者之一,并且还提出了教化伦理学。这种伦理学主要关注拥有个体性的本真自我的教化。这种教化只有经由爱,在社会中与他者进行互动才能实现。教化最终塑造出来的个体自我是其理性与感性能力完美结合,并且与他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存在者。  相似文献   
70.
凭着两本薄薄的随笔集,查尔斯.兰姆享誉世界,与蒙田并列齐名,为柯勒律治极力推崇,被读者和批评家公认为英国随笔散文的典范代表。本文试图从其平和淡泊的处世态度、亲切随和而又幽默的叙事风格、主题上的个体性和怀旧色彩以及其善良博爱的心,来分析其散文备受礼遇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