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萨特的实践观经历由个人实践向社会实践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人类对实践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地深化与发展之中。实践美学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科。在人类审美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等问题上,实践美学仍具有解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从"实践"的界定反思实践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作为实践美学体系构架的基础性范畴 ,对其发展和完善应是实践美学的当务之急。目前实践美学的最大局限正在于实践范畴界定的模糊性 ,对实践美学的质疑大多也可归结到对实践理解的差异上来。因此实践美学应解决好“实践”中物质性与精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等关系 ,弥补自身的缺陷 ,以显示其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自我超越的开放体系。  相似文献   
83.
作者着重探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伦理重构的问题,剖析了传统社会中个体缺失主体性的表现和造成这种缺失的历史心理原因,阐明了社会转型中何为个体的释放,以及处于释放状态的个体迫切需要的具有主体性的伦理体系应从何入手重构。  相似文献   
84.
海德格尔本真概念在不同的场合含义不尽相同,在各种问题的讨论中常常被片面地理解,而这种误解反过来必然使所讨论的问题失之偏颇。通过分析本真概念在《存在与时间》乃至海德格尔整体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可以说明本真此在的个体性;通过本真概念在争论海德格尔纳粹事件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能够看到本真此在的历史性和否定性;以本真概念为核心将他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进行过分比较,忽视两者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差异,就会忽视本真此在的有限性和斗争性。要理解本真概念的多重内涵必须着眼于海德格尔的思维方式,而这只有在具体问题中才能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85.
当前,网络已全面介入社会生活,但尚未有与此匹配的安全保障机制。因此而产生的个体性被害风险聚集的现象与网络活动中监视机制的缺位有密切关系。目前传统社会与网络社会的信任机制并不能自动产生无缝对接,网络社会的信任机制呈现出了虚化状态。运用日常活动理论对个体性被害聚集现象进行的现代性解读表明,建构在虚化的社会信任机制基础上的世俗化网络极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因此,在建构多层级二元结构的现代监控机制和新型信任机制及运行中,现代社会治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86.
作为新诗史上的经典诗人,穆旦在新时期被“重新发现”的现象与时代语境的变迁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初,在政治因素、传统诗歌观念、读者接受理念等多重因素的囿限之下,穆旦诗歌的个体性与现代性价值遭到抑制和遮蔽,穆旦诗歌的建构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艰难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文学语境的变换与文学研究观念的转型,穆旦现代主义诗歌的价值和地位逐渐得到学界的接受与认可,其本人也从“九叶派”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87.
冲突抑或和谐?——高校师生关系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环节一切活动的基础,是教育体系顺利运行的保障,任何对于教育的完整性观照都离不开对师生关系的审视。建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更是实践和谐社会理念的重要体现。虽然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广东高校的师生关系总体尚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其中已经暴露的诸多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制度性因素与个体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当下高校师生关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8.
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继承了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充分肯定了叔本华、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在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方面的功绩,并受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启发,从存在论维度理解和阐释实践范畴,建构以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美学,突破了传统认识论的束缚,用生成论取代现成论,超越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与李泽厚等人的实践美学观相比,实践存在论美学观在对实践范畴的理解、人的个体性和自由性以及美学研究逻辑起点等问题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实践美学,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重要的价值.董学文等人对实践存在论美学观进行政治化批评,否定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唯物主义性质,是不符合实际情形的.  相似文献   
89.
社会的个体化既使得社会成员获得了"为自己而活"的自由与责任,也催生了新型的社会矛盾,这一结构性困境亟需社会工作的介入。为应对挑战,社会工作必须在本土实践中突出个体的位置,合理调用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的专业技巧,并将塑造个体性作为重建共同体的基础。同时,着力反思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创新理论,为个体化时代中的社会工作提供元层次上的指引;二是转换范式,强调个体的参与和自组织能力;三是理顺关系,将社会工作的"治理"功能建基于对个体的"服务"之上。因此,在加强社会治理的背景之下,社会工作的重要使命是:为个体谋求更为公正的制度安排,协助社会成员有效地获取身份和权利,并将个体性与公共性有机地融合。  相似文献   
90.
中国社会发展的人本动力方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社会的发展最终都要从人的本质属性的表现外化中获取动力。如果说毛泽东时代主要是通过释放人的群体本质属性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发展,那么,邓小平时代则主要是通过释放人的个体本质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通过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来建构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则可以理解为通过全面释放人的三重本质力量的方式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在这里,人的发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