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责任是现代伦理学的重要概念或观念之一。它包含三组概念、两组关系,即行为人、相应的事实或结果,以及对该事实或结果的评价,前两项构成因果关系。责任还是评价的对象。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来说,所有的评价包括道德评价都是相对的,因此作为评价的责任具有相对性。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说,因果必然性也是相对的,因此,行为者与相应的结果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本身也缺乏确定性。这两个结论表明责任认定具有相对性并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未经审查的责任观念存在着风险。相反,个体主体性才是责任的基础,弘扬个体性必然伴随着相应的责任。传统儒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92.
审美趣味在个体精神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分别显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特征。趣味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存在交互式建构的关系,个体的趣味努力突破个体精神的牢笼,趋向社会性,使趣味成为审美交流的方式;趣味社会性所包含的共同范式和普遍标准,又会深刻影响个体趣味的成长和演变。趣味在个体性与社会性交互建构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批判和权力博弈,逐渐沉淀为相对固定的、可供传承的文化趣味。文化趣味综合了趣味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有助于我们在文化的意义上打破审美壁垒,建构既符合审美规律、又顺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审美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93.
在哲学问题演化的历史中,邓·司各脱的个体性理论不断被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等视为现代哲学精神或观念,比如主体性或自我意识理论甚至物活论的萌芽。然而,在重新诠释司各脱的理论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去结合他自身所处的哲学语境,弄清他的个体性议题本身的来源、相关或所属的问题域,以及这些问题域之间是如何通过彼此间的结合而最终生产出个体性概念的一系列具体的过程。一些从事司各脱研究的学者们倾向于孤立地强调他的个体性概念。然而事实上,在司各脱的哲学系统中,个体性概念绝非一个孤立的存在,相反,它演化与形成的过程嵌入在一系列具体与缜密的并且是综合性的逻辑论证背景之中。具体与深入地来说,个体性概念必须通过结合共性、普遍性的哲学讨论才能在论证中合法地推导出来。  相似文献   
94.
本文基于浙江省乡镇的调查数据,在明确农村居民精神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考察了个体性资本与集体性资本对于精神健康的影响.主要发现是:(1)现阶段农村居民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健康问题;(2)个体性资本与集体性资本为正向关系,但个体性资本对于精神健康不产生直接影响,而集体性资本则直接对精神健康产生积极影响;(3)关系网络、社会信任、公共参与有益于精神健康,团体参与会恶化精神健康,而社会互动、规范遵守对于健身健康不具有显著影响.该发现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存在相同与不同之处,说明社会资本对于精神健康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和社会群体具有不同的作用,更说明了社会资本与精神健康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5.
消费社会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它影响着个体性的发展并使之呈现了"双重"性。文章通过对消费社会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个体独立性、自主性的增强同时个体的连接性、认同感的需要也增强这样的双重特征。这种双重性特点的个体是消费社会影响下的必然趋势。然而,"双重性"的背后则是再次延续了社会学的传统命题个体与社会,双重性诠释了个体既是社会共性的参与者,又是独立个体的活跃者。  相似文献   
96.
我国经历了由"乡土社会"向"总体性社会"、再向"个体化社会"的变迁。在此过程中,慈善与个体性的关联有着阶段性的表现形态。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一方面助推了公益事业由"政府慈善"向"全民慈善"的演变,另一方面也使得个体性的畸变成为本土慈善转型的基本困境。这种畸变的个体性不仅无序放大了个人利用慈善来牟取私利的动机,并且阻碍了主体以参与慈善的方式对公民身份与公共利益的追求。因此,再造个体性成为确保慈善事业平稳转型的关键所在。现阶段,必须促使公民将私域中的情感和利益与"公共的善"相结合,抑制极端的利己主义和自利行为,从而通过对个人慈善理念和参与能力的双向建设来促成慈善事业的持久繁荣。  相似文献   
97.
人的三重属性与人的二重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小明 《学术界》2005,3(6):194-202
人既是三重属性的统一,也是二重属性的统一。人的二重属性是指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人的三重属性是指人的类性、群体性、个体性。人的三重属性与二重属性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的范畴体系,它们之间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同时还具有交叉重叠性。  相似文献   
98.
信仰观是克尔凯郭尔哲学的重要内容。他在批判当时的正统神学和近代思辨哲学的同时 ,提出了宗教信仰的三个特征 ,即信仰的个体性 ,信仰的无思性 ,信仰是人类最高的激情。他认为 ,信仰就是个体带着天生的原罪 ,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 ,弃绝理性 ,最终皈依上帝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99.
安云凤  牛华宁 《河北学刊》2007,27(4):209-21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发生机制包括社会性机制和个体性机制两个子系统的动力机制。社会性动力机制主要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确立和导引,组织化机制,非组织化机制。个体性动力机制主要有道德需要的产生,道德情感的激励,道德理性的控制,道德价值目标的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发挥两种动力机制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眼前是两份怵目惊心的报道:英国警方经过四年的调查,确定医生哈罗德·弗雷德里克·希普曼在20年当中利用诊疗之便,已谋杀了215人!而正是这个希普曼大夫,却是曼切斯特市郊海德镇上德高望重、受人仰慕的模范医生!另一则特大新闻则发生在中国,在当年遵义会议光芒四射到的地方———与遵义地区接壤的四川古蔺县城,一辆车牌号为川E-05507的公共长途客车上,一个歹徒面对40多个乘客,先后对车上3名女孩强奸了5次!问题是目睹这一恶性违法事件的,包括受害者的哥哥、未婚夫和司机在内的40多人,竟无一人挺身而出去制止恶行!这样的恶性案件,一个是灭绝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