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9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279篇
管理学   276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285篇
人才学   263篇
丛书文集   1899篇
理论方法论   253篇
综合类   10870篇
社会学   1371篇
统计学   4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511篇
  2014年   1181篇
  2013年   978篇
  2012年   1152篇
  2011年   1351篇
  2010年   1269篇
  2009年   1207篇
  2008年   1263篇
  2007年   1009篇
  2006年   742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530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446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4 毫秒
61.
随着技术进步,翻译软件有了长足发展。其它种类的软件也有很多可以应用于翻译实践。基于翻译实践的需要,本文对这些软件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62.
论后殖民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殖民译论着重关注的是译本生成的外部制约条件以及译本对译入语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本文试图以译者主体性这一重要的能动因素为切入点,着重剖析处于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译者如何采用异化与归化等翻译策略影响译入语主流文学、主流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阐明后殖民学者引入的"杂合化"概念正是综合这两种策略、包容异质文化的折衷手段,以期揭示译者主体性在"后殖民语境的竞技场与试验场"的彰显作用.  相似文献   
63.
从美学的角度对文学翻译的过程加以剖析,说明:文学翻译,作为一门艺术,离不开译者的审美意识,文学翻译的过程,即是译者对原作审美理解和审美表达的过程。本文以诗歌为例,探讨了再现原作的意境美和形式美的某些美学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4.
本文通过比勘日人小说《经国美谈》的原著与中译本,考察叙述者的面貌在翻译转换过程中的变化,并进而分析中译者的翻译策略与特征。本文认为,中译的主要贡献在于突出了“政治小说”这一新的类型特征,但其用章回体“演述”的翻译方法,却阻挡了近代外国小说新型叙述方式的进入。  相似文献   
65.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与跨文化的信息交际活动.绝不仅仅意味着符号的机械转换,其运作方式及相互作用关系也应该而且必须纳入调整的范围。结构调整正是为了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可读性。  相似文献   
66.
欧美人名的汉译应遵循两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包括从主原则,正确处理各种形式的外文人名、使用统一的音译用字和标点符号等内容;历史原则即约定俗成的原则,对一些使用时间长、频率高、范围广的译名.即使属误译.也不应“正名”。  相似文献   
67.
科技文章是讲事物的客观规律的,逻辑就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因此搞科技翻译必须运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贯穿于科技翻译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大量译例解析,论述逻辑分析、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在科技翻译过程中词义辨别、语法分析、原意表达等诸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68.
一般认为,文学翻译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可分为两种: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前者即“异化”,后者即“归化”。异化论与归化论似乎不可调和,而实际上,翻译中没有绝对的异化,也不会有绝对的归化。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中文化杂合的必然,文化杂合具有抵抗强势文化的积极意义。异质文化在林语堂译《浮生六记》时的兼容与杂合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实例,说明了除异化与归化之外,文化杂合也是文学翻译中处理文化问题的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9.
翻译标准众说纷纭,各有千秋。本文尝试从旅游文本的翻译特点,通过例证来寻找旅游翻译的标准;并从旅游翻译的角度来思考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0.
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翻译的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及杂合性能给审美接受者以新奇的审美享受,赋予文学翻译的陌生化特征。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意味着避免将文本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保留即异域化、将陌生化的手段保留或将源语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与平行文本的诗学特征杂合即杂合化,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产生新奇感。它包括翻译选目陌生化和翻译语言文化的陌生化,是翻译审美和翻译伦理的要求,其本质特征是违背特定时期的翻译规范,特别是审美接受者的期待规范,造成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