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在资源匮乏的中原地区,笔者通过分析中原地区高等院校新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认识到中原地区建设生态型高校园区的重要性,对生态型校园进行了初步的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12.
今后五年,宜城要“打造绿色楚都,建设中国酒都,构建和谐宜城。跨入全省综合实力二十强。建成名副其实的襄樊副中心城市。中原地区最具投资潜力的中等城市”。目标高。任务重。难度大。必须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事。努力实现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和工作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和田玉器,并且数量越来越多,这与夏商周时期是中原地区王权和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关,和田玉料作为一种稀有矿产资源,其分布的范围和拥有当和地区间文化交流和绝对权力的形成有关联。  相似文献   
14.
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等相关项目中的考古研究课题相继在中原地区开展.中原地区相关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已指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基础、目标、收获和研究的走向.在深入探讨中原地区的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结构与精神文化的基础上,进而将研究范围扩大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辽河流域等参与中国文明化进程的其他地区.探讨其社会结构演变所表现出的文明化过程及其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梳理出各地区文明进程中社会结构与精神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广智 《殷都学刊》2008,29(3):156-156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阳不仅是中原地区远古人类最早生活栖息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安阳有旧石器时期的小南海文化,又有仰韶时期的后岗文化和龙山时期的大司空文化。是殷商王朝的都城,又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安阳既有灿烂的殷商文化,又有影响深远的“建安文学”,具有祖庭意义的佛教文化及胡汉文化融合后多元的邺城文化。  相似文献   
16.
马世之 《中州学刊》2007,(4):153-156
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伏羲文化在这里得到广泛的分布与发展,到处都有伏羲、女娲的史迹与传说。比较著名的有淮阳羲皇故都与太昊伏羲陵、濮阳雷泽华胥履迹处、郑州浮戏山、巩义伏羲台、孟津龙马负图寺、洛宁洛出书处、西华女娲城与女娲坟、上蔡白龟庙、沁阳伏羲女娲殿、济源女娲补天石。伏羲、女娲的丰功伟绩,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将永存史册,长留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相似文献   
17.
唐宋之间,有过一个五代十国的奇局,历时56年。按照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说法,叫做“群盗割据”时期。当时最苦最乱的,是五代更迭的中原地区,而在南方,浙江一带的吴越国、福建一带的闽国则是一番太平景象。  相似文献   
18.
著名回族学者、教育家、爱国人士薛文波先生的遗作,经其子女整理出版,业已10年有余。其中除记录了作者在北京及中原地区的亲历外,主要叙述的是他在西北,特别是建国初期风尘仆仆、艰难跋涉,经过青海随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早期文明起源问题上,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黄河流域是文明的最早发源地,是文明的中心,而四周其他区域文明是黄河文明的扩散。但是,随着20世纪新的考古发现和区域文化史研究的深入,这种说法愈来愈受到质疑。学术界通过对红山文化坛、庙、冢等一系列重大发现的研究,提  相似文献   
20.
在吐鲁番出土的众多文书中,回鹘文书是其中的一种。经研究发现,回鹘文书的基本结构与唐宋时代中原地区同类文书十分相似。文书开头都是立契日期,继而是借贷人与债主双方的名字及借贷原因、所借钱物与数额,其后就是还债期限、利息数额(有的未写)和保证,最后是证人、债务人和立文书人的签字或盖章。在对此类借贷文书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