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725篇
  免费   4202篇
  国内免费   964篇
管理学   27032篇
劳动科学   1611篇
民族学   8510篇
人才学   5518篇
人口学   1627篇
丛书文集   49641篇
教育普及   4篇
理论方法论   10330篇
综合类   92169篇
社会学   18667篇
统计学   5782篇
  2024年   819篇
  2023年   3343篇
  2022年   1919篇
  2021年   2852篇
  2020年   3015篇
  2019年   3326篇
  2018年   1464篇
  2017年   2691篇
  2016年   3899篇
  2015年   5905篇
  2014年   13794篇
  2013年   12407篇
  2012年   14312篇
  2011年   15678篇
  2010年   14832篇
  2009年   15075篇
  2008年   17906篇
  2007年   13221篇
  2006年   12088篇
  2005年   11247篇
  2004年   10391篇
  2003年   9668篇
  2002年   8742篇
  2001年   8069篇
  2000年   5987篇
  1999年   2382篇
  1998年   1507篇
  1997年   1181篇
  1996年   880篇
  1995年   546篇
  1994年   468篇
  1993年   368篇
  1992年   259篇
  1991年   232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原亚红 《统计与社会》2007,(3):30-32,36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和趋势。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左右,农村的老人占全国老人的75%,所以农村养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92.
993.
彝族文化产业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简要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态势 ,提出了彝族文化向资本转化的实现手段和对策措施 ;并就彝族文化资本作了全面的论述 ,首次就彝族文化具有较高的含金量这一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4.
翁松尧 《浙江统计》2004,(10):14-15
一、杭州统计文化的定位 "文化"有多种涵义,原意为对植物的驯化和栽培,后引申为对人的育化和培养.<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对文化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  相似文献   
995.
低龄化写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现象,而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一道泛文学景观。该现象的出现有创作主体主观上的原因,更是文学之外的其他力量胁迫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整体、直觉、顿悟为全世界所称道,但中国人普遍缺乏像西方人那样的逻辑分析能力,这已经是国内人所承认的事实.中国人的思维普遍缺乏西方式的思辨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未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应该是中西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97.
作为领导科学研究工作者,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解读科学发展观与领导科学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明确领导科学在实施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用以丰富充实领导科学的理论体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我们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98.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承接着具有两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些现代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文化和文学中的古典审美思想和美学诉求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而作为新的审美诉求的现代性质素始终没有得到健康持续的培育,这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较浓的载道性、外向功利性和正剧色彩三大古典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99.
科学发展观是国际社会发展观的合理内核与中国实践发展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解决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0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终极价值指归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都追求"和谐"的价值理念,比较和探讨这两种和谐思想的异同之处,能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