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316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欣赏中国画,我们常常会被其特有的空白之美所震撼,它美得纯净,美得富于内涵;在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常常也会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悟;品味文学作品,我们更会产生一种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的言已  相似文献   
42.
林伟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5):145-146
中国画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的艺术生命力来自区别于其他绘画的独特的本质特征.中国画具有客体的科学性服从于主体的艺术性,画面容纳丰富的文化形式,诗、书、画、印四者结合,意境远远超出画面本身等特征.  相似文献   
43.
中国画的意象性大致有六个方面 :一、形的意象性。中国画的“形”一是指事物的造型 ,另一指事物的形状、形象、形体。“得意忘形”是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二、空白的意象性。“空白”是中国画形式美中最重要的一个表现方法 ,它的意象造型价值在于 :虚胜于实 ,无胜于有 ,简胜于繁。三、线的意象性。中国画的线是高于生活的图案化 ,表现化的一种手段 ,它是主观“强加”给客观的 ,是结合了“意”的东西。四、色彩的意象性。“固有色”、墨分五色实则就是意象性的色彩。从“随类赋彩”到以墨当色和墨色结合 ,可以说一直是沿着随“意”赋彩的这条路发展和变革的。五、视觉的意象性。中国画的视觉自古就打破了时空的界线 ,人和自然合一 ,没有时间、地点、空间、形状、色彩的严格界线。我为自然、自然为我的哲学思维 ,奠定了中国画的视觉是意象的 ,形式是人为的 ,感受是心理的。六、韵律的意象性。中国画的韵律涵义有三个方面 :气韵、墨韵、色韵 ,常统称为“气韵生动”。韵律是中国画追求的目标 ,一幅画以气胜者 ,乃偏于阳刚之美 ,一幅画以韵胜者 ,乃偏于阴柔之美。“阳刚”“阴柔”实际上就是意象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44.
对传统独特的理解、学习和阐发 ,对生活独到的观察和体验 ,造就了石壶 (陈子庄 )先生别具一格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45.
马杰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发挥水墨效果,讲究笔墨情趣,层次韵律和画面上诸种矛盾在对比中的统一,表现出花鸟世界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相似文献   
46.
莫晓捷中国画作品@莫晓捷$甘肃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相似文献   
47.
从20世纪初,中国建立美术学校起,传统美术就受到西方美术的巨大冲击。西法与中法的对立首先集中表现在写生和临摹学习方式的应用上,继而产生了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生派"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和国粹派"画中国画学素描有害无益"的观点之争,直到20世纪末,这种争论还在继续。那么21世纪,中国画教学路在何方?已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48.
2005年7月,北京“荣宝”拍卖《当代中国画风 貌》专场,萧平《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图,以46万元人 民币高价拍出; 2005年9月,上海“崇源”《中国书画精品拍卖》 中,萧平《飞越黄河》一图,以33万元人民币拍出; 2005年11月,北京“保利”《中国当代书画》拍 卖会,萧平《黄岳朝晖》一图,以22万元人民币拍出。 这几大公司拍卖的作品大都为已故名家和当代大 家的作品,而这三幅画却是出自南京中年画家萧平之 手,其画价直逼已故“金陵四家”。  相似文献   
49.
胡友慧 《船山学刊》2007,63(1):114-117
画与诗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呈现出主题含蓄、音韵和谐、语言凝炼、意境深远等共性特征。本文试图解析诗和画的共性特征来谈文人画的“诗化”问题。  相似文献   
50.
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一直是美术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永恒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得中国画这门传统艺术在与各种文化激荡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传统派、现代派、融合派等各种形式相互生辉,使中国画的创作出现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