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315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20世纪初,中国建立美术学校起,传统美术就受到西方美术的巨大冲击。西法与中法的对立首先集中表现在写生和临摹学习方式的应用上,继而产生了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生派"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和国粹派"画中国画学素描有害无益"的观点之争,直到20世纪末,这种争论还在继续。那么21世纪,中国画教学路在何方?已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52.
2005年7月,北京“荣宝”拍卖《当代中国画风 貌》专场,萧平《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图,以46万元人 民币高价拍出; 2005年9月,上海“崇源”《中国书画精品拍卖》 中,萧平《飞越黄河》一图,以33万元人民币拍出; 2005年11月,北京“保利”《中国当代书画》拍 卖会,萧平《黄岳朝晖》一图,以22万元人民币拍出。 这几大公司拍卖的作品大都为已故名家和当代大 家的作品,而这三幅画却是出自南京中年画家萧平之 手,其画价直逼已故“金陵四家”。  相似文献   
53.
胡友慧 《船山学刊》2007,63(1):114-117
画与诗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呈现出主题含蓄、音韵和谐、语言凝炼、意境深远等共性特征。本文试图解析诗和画的共性特征来谈文人画的“诗化”问题。  相似文献   
54.
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一直是美术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永恒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得中国画这门传统艺术在与各种文化激荡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传统派、现代派、融合派等各种形式相互生辉,使中国画的创作出现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55.
黎健,原名鲍利建。1955年出生于歙县渔梁。曾以知青下放农村。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先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职工美术宣教工作。1990年后,因病离职,闭门读书,精研书画,间出游学.广交师友。其主要艺术活动有。  相似文献   
56.
赵孟頫以唐五代画风为法鉴,纠正南宋险怪霸悍和琐细浓艳之风,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各种现代主义此起彼伏的当代中国画坛,提倡高举复古旗帜的赵孟頫绘画关学思想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世界文化艺术发展趋同的潜在危机,突显了文化艺术保持民族特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文章试图从分析赵孟頫绘画美学思想入手,思考其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中国画千百年的发展中 ,时代精神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们用石器、金属器在岩石上凿刻作画表现图腾、祭祀、记事等内容。由于工具原始 ,画风粗犷简要。原始画实质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绘画。奴隶社会后期至封建社会中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 ,物质生产日渐丰富 ,绘画工具改进为笔墨纸砚 ,意识领域的哲学、文学、艺术思潮也逐步繁荣。由于客观条件的进步 ,更有绘者表现物象的主观境界显著升华 ,此阶段绘画以表现客体的“神形兼备”为理想。宋、元、明、清时期 ,文人意识逐渐渗透到绘画领域 ,主体精神的表现越来越受到画家的青睐。笔墨恣肆多变、画家个性特征扑面而来的“写意型”绘画艺术终于发展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58.
刘健 《社科纵横》2005,20(6):153-154
中国画由于文人的参与,渗入了书法、文学等诸多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互相丰富、互相渗透、融会到一起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表现性艺术,即中国书画艺术。本文从诗、书、印三方面来阐述与中国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刚进入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来到北京这样的文化之都来完成我的大学。但我毕竟没有心智成熟到对自己的未来有那么如此具体的预期。我在中国画专业每天吸收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然而由于我们是在既定的美术高考制度下获得大学的录取通知的。我们都无一例外的接受过相对拙劣的素描色彩技巧的训练。这似乎是大多数艺...  相似文献   
60.
主持语:刘继萍是一位心境淡然的艺术家。她游走于传统与当代之间,从不把自己视为一个文化裂变者,而是真诚的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从她的艺术追求里,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画的当代性,不是对当代艺术硬性贴标。也不是西方艺术史中所谓的当代诉求,而是发生于中国画本土意义上的文化认同——重构文化传统与今日的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