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322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607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1.
社会调控机制是国家利益协调的重要手段,在完善调控职能,改进调控方法上,本文提出了建立基于统计学的量化机制的新思路,并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社会调控的意义,认为调控、和谐、天道、中庸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调控是国家义利观的体现,并且应随时代大局和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相适应,提出义率为国家调控量纲的设想观点。  相似文献   
12.
葛志毅  高东利 《河北学刊》2012,32(2):177-184
《庄子·天下》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意义久被学者们所认识,但诸如:《庄子.天下》对道术体性的真正期望何在?其在论列旧法世传之史、邹鲁六经及百家之学时,其背后的学术内涵是什么?其对百家之学究竟是肯定还是否定?原因何在?所有这一切最终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有何等影响?这些问题至今似仍罕为学者所尽数参透,因而有必要再予诠衡论析,考订评量。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古代政教制度实践对社会文化的辐射、影响之大,必须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3.
"分类"反映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与认识标准,是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态度,理解事物的深度与广度。一代有一代之思潮,刘向、刘歆、班固当时《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类辑"歌诗"与"赋"必定是胸有伦次,本文以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与《两都赋序》为基础,比次条理,管括机要,本根推原,再与先秦《诗经》风、雅、颂分类参互考寻,爬梳剔抉,远览深思,探究《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歌诗"与"赋"分类之立意发想,最后证得班固《汉志·诗赋略》关于"歌诗"、"赋"之类分判准,并不在于传播方式之"歌"或"不歌而诵",也不在于"文艺形式"之铺陈、铺排、铺张扬厉或铺彩摛文,而是对于古圣王典制之追摹;"歌诗"远绍古圣王采诗以观风俗,知得失之政治典制,是承继《诗经》"国风"编定之理念;"赋"远绍古圣王,公卿列士献诗讽谏以补察时政之典制,或美或刺,是承继《诗经》"雅""颂"编定之精神,此亦班固所以言"赋者,古诗之流也"之核心义涵。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管理思想的体现,是企业管理的重申之重。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重要地位出发,阐述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在配置,投资,体系上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淇的《助字辨略》在我国虚词研究史上第一次对虚词进行了完整的分类,并提出虚字以表“性情”论。《经传释词》是又一部专门研究虚词的著作,其体例严谨,论断精审,向来为学术界所称道。作为清代虚词研究的代表,两书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两相比较可以看出这两种角度的研究特点和所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上半叶新文学运动中的风云人物之一,梁实秋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并接受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不管是其文学创作还是翻译都庶几"中庸之道"。本文通过梁翻译莎士比亚的目的来讨论其中庸思想,特别是因时而"中"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六书略》音注来源问题关系到对其语音性质的判断,是进行音系研究的基础.在统计、比较《六书略》反切的基础上,认为《六书略》音注来源于多种韵书,包括来源于《类篇》,但《类篇》不是其唯一来源  相似文献   
18.
张云 《东方论坛》2014,(2):82-88
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的藏书题跋于版本学、目录学等方面有很大价值,清潘祖荫、缪荃孙等人都曾搜集黄丕烈的藏书题跋,编纂成书。通过对部分黄氏手书题跋与诸家辑本的校勘,可发现后人在转抄过程中出现的讹、脱、倒、衍等问题,其中不少异文涉及是非问题。在诸家辑本基础上对黄氏藏书题跋的重新纂集校录,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完整精善的本子。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界对扬雄四赋写作年代的判定,主要依据《汉书·扬雄传》《汉书·成帝纪》等相关记载,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持《汉书》论"。此论主要特征是将《汉书》作为判定扬雄四赋作年的最可信的证据。由于《汉书·成帝纪》和《汉书·扬雄传》的相关记载并不同时,"持《汉书》论"内部也存在分歧和争议。通过分析《汉书·扬雄传》中颜师古一则注释的错误,指出《汉书·扬雄传》并非是录自扬雄《自序》的第一手材料。"持《汉书》论"之外,《文选》李善注所引《七略》中记载的扬雄辞赋作年,与《汉书》的纪和传均有明显不同。目前学界对于《七略》的有关记载采取相对忽视或简单否定的态度。本文结合汉成帝时郊祀制度变迁的舆论背景、"预先献赋"的文学传统以及扬雄本人"归蜀葬子"的活动,论证《七略》的记载更为合理。扬雄四赋的作年,应该为永始三年(前14)完成《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绥和元年(前8)完成《长杨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