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66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346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中美关系发展中出现分歧、矛盾甚至冲突增加,是由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是两个大国关系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正常反映,也是霸权国与崛起国权势转移的必然结果,因而是真实的国家关系体现。全方位、多视角、理性地分析、考察双边关系发展的历史、现状、态势、特点,以及中美关系在所有大国双边关系中的成熟性,中美战略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景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672.
2005年“,中国威胁论”在美国重新抬头,主要表现为:部分势力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企业的商业行为政治化以及“中国军事威胁论”升温。美国部分势力利用反恐战争告一段落的契机,重拾“中国威胁论”,是为了打乱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现阶段,布什政府不会改变其对华基本战略,但中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化解“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673.
20世纪60年代初期,正当中国大陆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时,台湾的国民党当局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这是实现其“反攻大陆”梦想的有利时机。围绕“反攻”问题,美国政府与国民党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较量,最终迫使国民党放弃了这一冒险企图。美国政府之所以反对,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现实使美国决策者深深地认识到,新中国是不可能用武力推翻的,国民党的反攻行动没有成功的任何可能,而一旦失败,则美国也难逃干系。此次台湾海峡危机体现了美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三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美国政府僵硬的对华政策已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674.
冯峰 《学术探索》2006,2(1):93-99
中国的崛起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统一、繁荣、富强的延续,是来自中国朝野上下的一种原生型力量。中国的崛起、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三个概念的内核基本上一致。但崛起并非唾手可得,必须不犯大的错误才有可能。为此,中国必须妥善处理攸关中国崛起进程的中美关系。中国的崛起以及和平发展的道路必须以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同时必须继续韬光养晦。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是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有助于加速民族复兴的步伐。  相似文献   
675.
基辛格和尼克松从现实主义的思想出发,结合美国的实力以及面临的国际环境,提出了美国的外交战略的"宏大构想".体现这种"宏大构想"的尼克松主义强调通过缓和来重新建立世界政治的均势.结束越南战争、中美关系的改善、美苏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美国同盟国关系的发展等,都是实施缓和战略的重点.而缓和战略的实施对冷战的转型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76.
随着冷战的结束,中美之间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失去了原有的战略基础。但是,中美对世界稳定的共同期待、中美之间的军事关系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阶段以后,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在以全球化为特征,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中美关系成为一种内容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的相互依存与竞争的关系,在军事领域也一样。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军之间只有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才能克服。影响两国军事关系的不利因素,避免两军的对抗和冲突。  相似文献   
677.
抗战胜利之后,对日处置成为中国民众关注的焦点。而事实上已独占日本的美国在对日政策上却由惩处逐渐转为扶植,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一场反美扶日运动遂在中国大地爆发,民众以各种方式对美国的扶日行为予以揭露和抨击,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方这一政策的坚决反对及对国民政府软弱无能外交的强烈不满。由于扶日政策同样损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因此其对待运动的态度与以往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678.
经贸摩擦与大国崛起--日美经济战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勇明  贺平 《日本学刊》2006,7(3):99-110
中国已进入战略性贸易摩擦期。20世纪后半叶的日美经济战与入世后中美经贸摩擦具有较大相似性。本文系统回顾了日美经贸摩擦中“贸易摩擦———汇率摩擦———体制摩擦”的发展演变轨迹,厘清了三者的内在递进关系,并分析了入世后中国对外特别是对美经贸摩擦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战略性贸易摩擦是正在崛起中的经济大国与现有国际体系和国际主导国之间在经贸领域冲突博弈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结合对日美经贸摩擦和中美经贸摩擦的对比分析,简要概括这一战略性贸易摩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79.
基于政治与经济的密不可分,对“传媒市场”的分析成为解释中美关系的客观依据;基于文化因素的根基性角色,传媒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主导力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文化产业在传媒市场中的客观描述对比,以政治学为阐释角度,力求通过经济这个侧面,论述在美国文化主导下(即美国文化霸权的体现),中美双方在交往关系中的现实选择以及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680.
仇华飞 《社会科学》2002,65(3):24-28
文章认为 ,1 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 ,打开中美两国关系大门 ,这是美国对外战略实施重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 1 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并宣布同台湾断交 ,废除美台条约 ,撤出美驻台军队。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建交后两国关系经常出现波折 ,但每到紧要关头 ,两国领导人都能从大局出发 ,维护中美关系发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 ,中美两国保持战略协作关系 ,对推动世界和地区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