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7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677篇
劳动科学   97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140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1344篇
理论方法论   249篇
综合类   2469篇
社会学   355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560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论教师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心理健康是其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是向学生传递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该社会群体的特殊性。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既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也需要教师自己的内在涵养和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42.
依据其主要目的或动机 ,可将战争大致分为寻求生存必需型与维护生存质量型。寻求生存必需型战争的参战方根本目的在于 ,寻求更多的生存必需资源以缓解甚或消除其生存必需稀缺 ,因而以地缘为决定因素的传统领土安全观占主导地位。根本地由于技术、经济及社会变革 ,维护生存质量的战争中至少有一参战方目的在于维护自身或某部分人类的生存质量 ,它更多地由一种国际自由主义及人类安全观所决定。意识形态战争的大规模兴起直至二战结束基本完成了这一历史进程 ,其后 ,维护生存质量就逐渐成为战争的惟一或主要目的———虽然这存在重大政治和伦理困难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以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为线索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阐述了实践的基本性质 ,并对库恩的“范式”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论证了实践是主体认知定势建构的现实桥梁和中介 ,因而也是认识主体性产生的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44.
论网络社会秩序的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网络社会秩序的范畴角度入手 ,分析了网络社会秩序维护的必要性 ,并就如何维护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5.
当代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性教育 ,它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要旨。但人类交往格局的变化 ,使这种具有主体性的人不是单子式的 ,而要走向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培养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主体是教育目的的当代选择  相似文献   
46.
父系文化在人类自存与存种方式的选择上异化了女性的性与生育的自然属性,从而泯灭了其主体性,这一过程蕴含着文化悻论;先进的制度文化使女性的主体地位得以复归,然而文化堕距、文化示范作用又使女性主体人格的展示步履维艰;社会现代化将造成女性人格的丰富性、性别角色的转型等现代性衍化。  相似文献   
47.
试论主体性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华 《唐都学刊》2004,20(2):145-148
当代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传统德育陷入困境 ,在把握德育宏观目标的同时 ,强调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通过主体品德能力的提升、提高认知与辨识能力、提高移情与内化能力、加强学生在德育中的自我教育作用、注重道德践行、培养创新能力等措施 ,突出发挥德育的主体性作用 ,是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现实需求 ,是德育取得实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8.
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认为主体间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本质属性,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主体性是主体与客体发生关系所表现出来的以"我"为中心的能动性、占有性,主体间性是不同于主体性的、在教学中以师生共同面对的客观事物和认识对象为依托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的规定性。交往是师生主体间关系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主体间关系的核心,师生间建立主体间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单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只有主体间性才能还给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9.
李德龙 《理论界》2007,(1):102-103
本文从后现代哲学的角度对主体性教育督导的发展进行尝试性审视与概览,分析教育督导在认识论主客体关系中发展的路径及本质,进而揭示教育督导主体性的时代特征;探寻以交往合作为基本方式的当代教育督导的哲学意蕴与实践策略,展望主体性教育督导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50.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中较难教与学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去解决问题,去学习,从中获得新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