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5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676篇
劳动科学   96篇
民族学   115篇
人才学   138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1324篇
理论方法论   246篇
综合类   2459篇
社会学   351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560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如何理解辩证法,取决于如何理解哲学.如果遵从苏格拉底把哲学理解为对大众信奉意见的批判性检思和启蒙改造,那么辩证法不仅仅与言谈"实践"内在相关,而且更与政治伦理等各种形式的"实践"内在相关.现代启蒙辩证法起始于一种能自我启蒙的主体性哲学.现代主体性背景和根基、坚信主体都具有内在的自我启蒙的潜质与能力,构成了我们理解现代辩证法,特别是马克思辩证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现代启蒙辩证法的范围和根基等拓宽之后,辩证法随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主体性成为现代辩证法的根基,主体性的内在裂变和矛盾冲突也就构成了现代辩证法的核心之所在.这样的现代辩证法不再只是认识论、逻辑学,而更是社会理论、主体性理论和实践理论.和解、分裂、异化、外推、内化等构成了现代启蒙辩证法的主要范畴.  相似文献   
62.
左葵 《科学咨询》2008,(14):28-29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中较难教与学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去解决问题,去学习,从中获得新知识.  相似文献   
63.
萨特认为,利益的主体性的前提是人的存在,利益的主体性是一种主观性,利益的主体性能够离开人的社会性,利益的主体性是后天个人实践获得的,利益的主体性是人的根基。萨特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利益的主体性在主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萨特不了解利益的主体性的本质,认为利益的主体性脱离社会关系,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或某种意识和心理表现,因而,萨特没能科学地揭示主体活动的思想动机和利益的主体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挥并不取决于主体对某一需要的意识,而是受着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制约。利益的主体性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64.
李黄珍 《职业》2008,(13):16-17
在当今的劳动力市场上,员工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劳动权益的维护,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也会慢慢有更多更清晰的认识,工资不再是员工愿意长期留在企业专心工作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介绍数控机床的操作、管理、使用环境以及自身的故障有其特殊性;操作、维修人员需要重点预防维护的部位及其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66.
文章从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这三大实践环节中,对人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性特征作进一步探讨,以实现对音乐本质问题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67.
继前期《浅谈动态网页》一文进一步探讨实用动态网页技术 ,帮助初涉网页制作者从ASP +文本文件转入ASP +Access数据库的学习及应用  相似文献   
68.
李世杰 《兰州学刊》2008,(11):106-108,222
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当今中国社会实践的三大主题。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渐进的改革模式和科学的发展观,但关于稳定方面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甚至存在着误区。在“稳定成其为问题”的社会变革时期,探讨社会稳定的内涵、特征和维护模式,不仅可以澄清人们对社会稳定的一些片面认识,指导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而且也为社会稳定问题的研究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69.
作为主体间性文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主体间性"的基本蕴涵是杨春时在对西方哲学发展的阐释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主体间性文论侧重于对文学的性质进行生存论意义上的界定,而缺乏诸如认识论意义上的明确的揭示,它无法阐释文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同时,这一思想形态也表现出明显的主体泛化倾向,没有认识到主体的历史规定性问题。对学界而言,在主体和主体性问题上,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在当前中国的一般历史状况和特定的社会情势下对主体的新质形态和主体性的新形式作出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0.
阮翔 《中国劳动》2008,(4):30-31
失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它的制度设计将直接影响就业状况,在调整经济波动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分析国际失业保障制度发展状况和主流趋势,希望能对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一些借鉴。发展概况世界社会保障的发展一直呈现地区和项目的不平衡。目前世界上建立起了约75个正式的独立的失业保障制度,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