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4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355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79篇
人才学   4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510篇
理论方法论   338篇
综合类   4097篇
社会学   162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47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站起来,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自信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起着强大的基础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谁在文化发展中占据制高点,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新时代文化自信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其生成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科学认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生成逻辑,进一步把握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2.
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中,除了涂尔干意义上的劳动分工以外,现代社会的个体是如何让渡自己的利益而达成群体的利益,并维持了社会的秩序呢?通过对"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以及"自主治理模式"的回顾发现,上述解决之道都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社会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然而道格拉斯《制度如何思考》一书却从制度的何以生成与如何运作两个方面,同时回答了社会起源与秩序维持的两个问题。作者想要强调的是,所有的研究都要回到社会学的经典研究问题中,因为无论是社会学理论还是社会现实,都是沿着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中轴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3.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在代表作《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曾试图立足于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阐述其对自然以及自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问题的看法.然而在论述的过程中,施密特的逻辑线索并非一以贯之、首尾一致的.在“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双重逻辑的作用下,施密特有关自然概念的阐述曾一度非常接近马克思的真实语境,然而由于对自然与社会非同一性的过分强调,“自然的社会”逻辑最终将“社会的自然”逻辑彻底颠覆,施密特也逐渐倒向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阵营.但无论如何,施密特的理论尤其是他关于自然与社会双向中介的思想,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4.
文化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切实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近来国内理论界、学术界对文化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在当今中国对文化问题如此关注的内在驱动力,既来自执政党对文化问题的全面自觉,也来自人文学者的内在使命。这两个层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45.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曾会同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过四大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①(MPS)、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SSDS)、环境和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这四大体系成为世界各国进行经济、社会、环境核算和国际核算成果比较的重要准则,在各国核算实践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四大体系进行比较研究,追溯其起源、演化的历史,可以发现四大体系同宗同源,有着密切的关联和内在逻辑;SNA在国民经济核算实践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MPS的退出有其历史的必然,也有偶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6.
外资并购的动因,从过去单纯通过参股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渐向实现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意图演变,以鼓励、优惠为主的外资并购政策已逐步失去吸引外资并购投资的作用,以产业控制为主的传统产业政策应当让位于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竞争政策。反垄断审查不是为了限制外资的进入,而是为外资进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47.
公文写作必须遵循逻辑要求,要字斟句酌,做到概念明确;要深化认识,做到判断恰当;要符合规则,做到推理严密。以保证公文表达的准确得体、清晰严谨,从而更好地体现公文的政策性、权威性以及严肃性。  相似文献   
148.
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1](P3)这里的"实境"就是其所处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和群众实践.可以说,李大钊虽未使用过"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简称"三化")的字眼,但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便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历史底蕴,其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启示现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9.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治国理政的目标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治国理政的道路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新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的理念指引,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治国理政的核心命题,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依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是治国理政思想的战略保障,党的领导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和最本质特征。这些内容构成一个内在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0.
财产权与公民权从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规定了人权的基本结构,既体现了人们在经济领域的地位,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在政治领域内的基本资格。现代西方人权的基本结构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冲突与均衡,是现代西方政治经济体制复合的基本要求和表现。这一既对立又统一的逻辑结构,反映了自近代以来西方人权观念发展的历史,也成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主体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