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对中国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义利观"给予重点剖析,并对儒家经济伦理的典型:徽商和现代儒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朱熹伦理道德观通俗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孔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其思想可反映出传统义利观的特点: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和轻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是义利并举的,我们既要吸收传统思想的精华,又要放置于全球的语境中。  相似文献   
14.
杨树森 《东岳论丛》2001,22(2):78-82
义利关系与社会财富分配直接相关 ,在社会生产关系转型时期总是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我国学术界多认为“孔孟主张义利对立 ,尚义排利” ,这是对孔孟极大的误解。从孔孟的言论和行动看 ,他们“重义而不轻利” ,“尚义而不排利”。儒家义利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了两次蜕变 ,这是孔孟义利观被误解的主要原因。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义利观 ,必须区分儒家义利观的精华和糟粕 ,批判地继承孔孟义利观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儒家义利观思想的原本出发。以现代的标准去衡量、鉴别,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探求其中的现代价值。认为:①儒家是从人本主义的“仁”出发,倡守义,又不否定利.实现了 在”仁”的前提下义利的统一.对当前克服利欲横流、人性异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②儒家义利观中 包含了社会公平思想,对我们处置当前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现象有启发作用;③儒家义利观同市 场经济并非是不相容的,而且还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义利关系问题是儒家伦理的基本问题 ,特别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创立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以来 ,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导向 ,其一直居于中国封建社会价值观的主导位置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过积极而又复杂的作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对儒家义利观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得失给以较深入地分析 ,对于全面正确地看待儒家义利观 ,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新时期的义利观建设有显著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先秦儒家所主张的义利统一,以道义为重,道德价值高于物质利益,重视公利(民之利),提倡个人私利服从社会整体利益等积极思想,对于当今之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发展,建构和谐社会等仍具有很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义利问题,是中国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义利的平衡、和谐,是社会协调发展、组织稳定的重要前提.儒家文化关于"正己"的义利观、"治人"的义利观以及既重视眼前之利、更重视全局之利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儒家义利观和现代管理的关系,探索现代管理科学化这一课题,显然是不无裨益的.应当古为今用,合理弃取.  相似文献   
20.
王磊 《齐鲁学刊》2005,(5):13-15
孟子的义利思想不能简单概括为重义轻利。它至少包含先利后义、以利说义、先义后利三个层面。孟子的相关话语都有特定的语境,在阐释时必须进行语境还原。抽离语境而把论题普适化、绝对化,就会导致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