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玉云 《南都学坛》2004,24(1):103-10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重义轻利"规定了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大致走向。毛泽东的"革命的功利主义"是对"重义轻利"传统价值观的直接拒斥,实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由空想到科学的转折;但后来毛泽东在处理"义"与"利"、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向"重义轻利"传统观念的回归。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以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立足点,既反对极端的集体主义,又批驳个人主义,从而走向了个人与集体的联合。  相似文献   
72.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先后形成了三种理论形态,即"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义利观、"三个有利于"义利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的新型社会主义义利观;梳理和反思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演进历程,有助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本质,确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73.
简论儒、释、道的义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学为骨干 ,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分支而构成的我国传统文化 ,不仅有其各自的义利观 ,而且也有其在各自义利观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儒家重义轻利、佛家轻利重义、道家兼而有之。科学分析并认识总结儒、释、道的义利观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实为学术及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项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74.
朱小琴 《唐都学刊》2008,24(3):93-94
赵璐博士的<中国近代义利观研究>一书于2007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传统价值观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75.
义利观是传统伦理思想史重要的范畴。王安石的义利观既扩大了"义"的范畴又突破了"利"的内涵;既解决了公利和私利的矛盾又强调了先利后义和义利统一。这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儒家义利观的中心思想是重义轻利,墨家则提出"贵义兴利"的观点.儒墨两家对义利观问题的认识有区别也有共同之处,两家观点对构建当今和谐社会,形成弘扬社会主义义利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7.
孙宝根 《社区》2011,(35):14-14
中国古代士人,历来受孔孟之道义利观影响,重读书科举之途.而轻赚钱营生之道。不能及第的读书人。除非家业深厚。不然由于不谙生计,常陷入穷酸不堪的状态,就是科举中第,投身宦海的.也要一生小心,摸爬滚打多年之后,方得安享太平生活。其中鲜有能主动选择退出官场,并自食其力者。  相似文献   
78.
冯友兰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两种境界中人的义利观与群己观不同,但义利观与群己观的不同并不妨碍两种境界的贯通。从义利观看,义与利并不截然对立,而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为谁之利"就是两种境界相贯通的可能性所在。从群己观看,虽然两种境界中人的群已观不同,甚至对立,但这并不影响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的提升,人生境界的提升过程实质上就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79.
中国古代功利主义经济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最早是随着先秦墨家、法家和道家学说的创立而形成的。其伦理特色是在义利关系上,强调利重于义;在求利致富问题上,提出国家利益优先,兼顾民众利益的原则;在消费观念上,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深入了解功利主义经济思想的伦理内涵和社会作用,批判地吸收其精华,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
在简要介绍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工商皆本"思想的基础上,分别从社会背景、经济政治基础、价值观念、学术渊源等层面对其进行探讨,同时,还从当代的角度阐发了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