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07篇
  免费   1238篇
  国内免费   546篇
管理学   8672篇
劳动科学   504篇
民族学   1667篇
人才学   2408篇
人口学   272篇
丛书文集   18752篇
理论方法论   3294篇
综合类   36896篇
社会学   6283篇
统计学   743篇
  2024年   437篇
  2023年   1666篇
  2022年   1677篇
  2021年   2335篇
  2020年   1948篇
  2019年   2603篇
  2018年   880篇
  2017年   1436篇
  2016年   1796篇
  2015年   2637篇
  2014年   5654篇
  2013年   4956篇
  2012年   4641篇
  2011年   5121篇
  2010年   4911篇
  2009年   5194篇
  2008年   5720篇
  2007年   4206篇
  2006年   3701篇
  2005年   3444篇
  2004年   2926篇
  2003年   2758篇
  2002年   2429篇
  2001年   2367篇
  2000年   1729篇
  1999年   764篇
  1998年   386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本文从地理背景、经济土壤、文化氛围和社会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西周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生态基础及其生成机制。指出了周族生存的地理坏境的三个特点对其文化发展方向和过程的影响,农业经济在其文化创生中的基础作用,人本主义文化氛围的催生机能,以及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之上的社会结构在周文化流变中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63.
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是截然不同的社会教育手段,但它们又有内在的一致性。法制教育对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它既可以通过法的强制力量迫使人们从内心深处自觉自愿接受社会所倡导和认可的思想及道德观,使之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同时又可以通过法制的强制力量抑恶扬善,从而确保人们用社会所提倡、所认可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64.
生态美感是人类对一种新的审美对象的认识和欣赏,这种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是美感的更高级的层次;它是人类对自然界生命活力的认识和欣赏,是对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和谐、共生的认识和欣赏,是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的认识和欣赏,是美感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5.
霍秀媚 《探求》2005,(5):23-25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66.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 发展,同时也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 弘扬。具体说来,“一国两制”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体现了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的时 代价值,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 对统一的追求,与传统的“大一统”思想的理想模式产生共振效应,表现了“和而不同”、容纳百川的气 概,集中体现了中华和合文化精神,让中华和合文化大放光彩;“一国两制”对一国四地全体人民福祉的 深切关照既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又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能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找到源头活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 化和民族形式的最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67.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本文论述了民族精神的概念、内涵和价值,浅析了在研究生教育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高校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8.
邓小平人本管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符合管理的效益、效能原则和时代潮流。当前我国政府在内部管理中应当以邓小平人本管理思想为指导,从建立激励机制,以及领导者个人人格魅力方面进行努力,以实现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69.
儒、释、道三家均有其各自的生育观及其指导下的生育实践活动.认真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具有学术理论研究意义,也具有较强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0.
水族双歌作为水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演唱、传承的歌谣,蕴含着浓厚的生态伦理观念.一是意识到破坏自然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肯定栽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的行为;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是主张关爱动物,认为动物具有思想和情感,人应该与动物和谐共处;对于束缚动物自由、虐待动物的行为予以谴责.这种生态伦理意识,对于当下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