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92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854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现代小说有着大量的回忆乡土的作品,这也是现代小说的一个主要主题形态。回忆乡土有着复杂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对故乡的回忆是作家的根的追寻,在回忆故乡的小说中总有一种乌托邦般的牧歌情调,但是作家们也写出了故园乌托邦被现实挤碎的伤惋。另一方面它是作家们文化焦虑的一种表征,同时也是他们自我认同的努力。对故乡的回忆也是一个牧歌图式的建构与消解过程,在表现着现代作家对根的追寻与失落的同时,也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表现了对牧歌般的中国形象的诗意寻找。  相似文献   
62.
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其宗旨是在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中,开设本地区乡土民间音乐教学,让学生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乡土民间歌曲、说唱、歌舞、戏曲、民族器乐等五大类音乐知识。  相似文献   
63.
中国的村治制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经历了皇权统治下的村治模式、人民公社式的村治模式以及村民自治模式之后,我国的村治模式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跨跃.但是纵现这一演进的过程,我们看到唯有发轫于农民群众之中、植根于乡土社会之上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实现和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64.
贺广明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1):156-157,167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很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如当地的历史名人、当地的革命史迹、当地的风景名胜、当地建设与发展的成就,来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涵养。  相似文献   
65.
以生活为基础,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构建乡土政治课堂,对改变政治课堂教学现状,激活政治学科魅力有重要作用。本文联系笔者新课程教学实践,从如何构建乡土政治课堂,实现乡土资源进课堂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66.
敦煌文化的灵魂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文化的灵魂指的是敦煌文化独特的基本精神。常常见到某些人以为敦煌文化的灵魂就是崇信佛教。然而 ,这是不对的。实际上 ,敦煌文化的灵魂是蕴藏于其中的浓烈的乡土之情、炽烈的中原情结以及二者的交融为一。只有把握了这一点 ,才能称得上真正了解了敦煌文化的本质 ,才能称得上真正认识了敦煌文化。否则 ,那就恐怕只能是皮毛之谈。  相似文献   
67.
乡土移民小说是指那些“专门关注漂流进城市的广大民工生活的新的文学样式”。乡土移民小说描写的是乡土大地一颗颗执拗朴实的心灵个体或主动或无奈地告别乡土走向城市的不同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居无定所价值丢失造成的肉身和灵魂的孤独漂泊。这类小说的苦难意识非常突出,并且独具特色。它的出现一方面与社会公众期待视野有关,另一方面从这些移民叙事中看到了久违的现实主义精神,但遗憾的是,很多小说都停留在对农民生存苦难的自然主义的揭示,丧失了人性批判的创作立场,体现了当今消费社会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68.
五四以来,文学创作中的乡土传统走着两条道路,一条为诗性的乡土叙事,充满温情的忆念。另一条为批判和反讽,重在揭示农民身上的劣根性。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再现了清风镇乡民们的日常生活,沿袭着乡村叙述的反讽路子,揭示批判了农民身上的痼疾和问题,表达了农耕文明行将消亡的现实状态。《高兴》预示着贾平凹创作上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变化,这部作品的叙事充满温暖,特别是以主人公刘高兴为代表的拾破烂群体,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爱帮助,成为一道温暖人心的风景。尽管他的外部环境冷漠冰凉,但是在人物生存的小群体精神依存上,依然让人感到了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69.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只小猴子,有一天运气特别好,捡到不少的东西。可惜它捡一样丢一样,最后一次,小猴子为了捡一粒芝麻,竟然放弃了上次捡到的西瓜。结果回到家的时候,小猴子手里只剩下一粒芝麻。  相似文献   
70.
美国作家福克纳对新时期中国作家影响巨大,尤其是在表现人性、血缘、历史、文化、时间的神秘方面.贾平凹、郑万隆、苏童、莫言、吕新都从福克纳的作品中汲取了创作的灵感,同时也融入了他们对突出中国乡土文化特色的可贵努力.因此,他们就创作出了充满神秘感的乡土文学,这样的乡土文学显然已经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乡土文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