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01.
大象的乡愁     
一头来自印度的大象名叫弗兰特,是一家马戏团的明星演员,既温和又敬业,但辗转各地多年后,有一天它却无缘无故“发疯”了,给马戏团和观众们带来不小的威胁和麻烦。  相似文献   
102.
李晓 《老年人》2013,(10):27-27
某天,当我们突然怀念图书馆里沙沙的翻书声,就像怀念乡下那些正在簸箕里吃桑叶的蚕——一定是乡愁来了。怀有这种乡愁的人,就像我这样,喜欢在青灯黄卷里倾听夜风掀开书页的声音。前不久的一天,我所在城市的一位老作家吴老邀我一起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听后我哑然失笑,亲爱的吴老,你就不会用搜索引擎么,把关键字百度一下,互联网的大海里,所有的鱼虾海藻尽在网中了。年近八旬的吴老,早年毕业于北方一所著名大学,身世坎坷,那些年在"牛棚"里他坚持读完了《史记》、《论语》甚至《本草纲目》。吴老可谓学富五车,每当他引经据典跟我们讨论什么的时候,我们这些后辈只有洗耳恭听的分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可敬的吴老成  相似文献   
103.
王鼎钧散文的跨文体写作得力于汉语自身的语言张力,并借鉴诗歌、小说、戏剧之长.其乡愁美学颠覆了传统的故乡意象,穿梭于现实与梦幻间,往返于虚构与回忆中.  相似文献   
104.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永远的路,飘散铭刻乡愁的落叶,洒满温暖亲情的阳光。它是通往家乡、通向童年的旧时路,更是一条通向宽容、通向希望、通向爱的新生路。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彭尤弟收到台湾丈夫一封家书,信尾仿陆游《钗头凤》词一首:望乡愁,白了头,病入膏盲爬翠楼。海水恶,欢情薄。山盟虽在,藩篱禁雀,啄!啄!啄!春如旧,两岸绿,鸳鸯隔峡泣泣抽。人成各,今非昨。人心归汉,四面楚歌。合!合!合!  相似文献   
108.
李惠 《中文信息》2013,(9):205-205
德国诗人诺瓦利兹曾说过,哲学就是带着淡淡的乡愁寻找家园。其实,无论是“荷马史诗”之《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十年的辛酸返乡记,还是唐诗宋词中令人魂牵梦萦的思乡情,“乡愁”一直是人类文学亘古不变的母题。人类一直都在寻找归乡的旅途中,余光中更是孜孜不倦地前行在归乡的路上。对于“乡愁诗人”的称号,余光中早已厌倦,他早就呼吁大家对”乡愁”进行解构,由这一角度出发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剖析,力图阐释余光中诗歌的“乡愁”意蕴。  相似文献   
109.
乡愁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社会群体中的对故乡、田野、过往表达怀念与思绪的社会心理行为。梳理乡愁的文化特质,发挥乡愁中表达的人文情怀与和谐理念,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生活快节奏带来的生活压力,还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推进和谐社会的共建共享。休闲生活发展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居民的乡情表达与乡愁抒发,照顾不同社会群体的乡愁情感,同时注意乡愁表述的异化问题。通过乡愁表达与休闲生活的结合发展,促进自然、和谐的处世态度在全民中的树立,使人们在快节奏生活压力下获得来自乡野的文化满足,推动城乡社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台湾社会孤悬海隅的政治现实 ,不仅使离家去乡、随军渡台的老一代诗人 ,也使在台湾长大的新生代诗人 ,普遍存在一种失落感和流亡意识 ,这种悲苦愁寂情绪和现代主义的孤绝主题一拍即合 ,从而产生出现代主义诗歌中许多美艳篇章 ,浪子意识和乡愁情怀就是这美艳篇章中的最灿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