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6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582篇
劳动科学   62篇
民族学   411篇
人才学   111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2173篇
理论方法论   372篇
综合类   5184篇
社会学   652篇
统计学   94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917篇
  2022年   566篇
  2021年   762篇
  2020年   742篇
  2019年   671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502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81.
对于新时期文学的认识,很多论者将其归纳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分天下,或者简化为“左”与“右”的区别。在新时期文学知识场,最初文学批评中看似缺席的“浪漫主义”文学知识,隐匿于古典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及外国文学研究译介之中,并在科幻小说,舒婷、顾城等部分“朦胧诗”创作,昌耀和海子的诗歌,以及部分所谓的“知青小说”创作中得以延续。主要经历了由“想象”到“抒情性”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82.
可持续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社区参与乡村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相关概念内涵及研究进展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贫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主要障碍,提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一些思路,即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调控保障社区参与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政策框架确立社区居民参与的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居民的相关旅游知识及进行相关能力培训,提高非政府组织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83.
文章遵循从基本理论到实证调查再到一般性结论的研究路径,从实证的角度去描述安徽一个普通村庄因现代化的扩散而导致的乡村政治文化的变迁,从而试图说明现代化的扩散对乡村政治文化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思维腾飞的翅膀──论想象的认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是人从事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阶段和思想工具,具有五个方面的认知功能:一是辅助认知的手段,在直接认知中弥补信息材料的不足,在间接认知中再造认知对象;二是概念形成的中介,以意象思维的形式构成了从感觉到概念的中间环节;三是构造符号的工具,在知觉形象的基础上同理性一道创造出了抽象符号;四是理解概念的助手,把僵死枯燥的抽象概念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概念”;五是通向实践的桥梁,在从观念到实践的过程中预先形成活动结果的形象和活动计划。人的认知过程从物质到思想和从思想到物质,都离不开想象的辅助作用,没有想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完整意义上的人类认知。  相似文献   
85.
河北省玉田县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逐步完善,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县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了有效的综合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6.
近现代东方社会普遍进入现代化历程,这个进程与反帝反殖反封建斗争交汇一起,20世纪中后期又面临“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乡土”成为东方作家在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选取的一个最根本、最本土、最自我的文化、文学甚至政治立场,他们以“离乡”和“批判乡村”拉开乡土文学的序幕,接着以“乡村批判”和“归乡”为乡土文学的自觉时期,后经“乡土”与“祖国”的同一以及“仰视乡土”的“新乡土文学”的创造,最后进入文学、文化、人类灵魂的乡土“寻根”之旅,“乡土”被赋予了文化批判与现代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7.
当代社区建设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凡  孟谦 《社区》2005,(23):6-6,8,10,12-14,16-18,20,22-26,28
我国的社区建设运动最早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受国际上一些农业国家的“民众教育”与“乡村建设”等民间自发的社会改良运动影响:1924年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推行了平民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江苏南京创办了晓庄学校及其后来在江苏各地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梁漱溟先生创建的河南村治学院及其后来在江苏、山东邹平县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都是中国社区建设的先行之举。30年代初,吴文藻等将社区概念引入中国的社会学研究,社区研究随即成为中国社会学的主流。1952年院系调整取消社会学后,社区以及社区发展也就不再被提及,使中国在其后几十年…  相似文献   
88.
王春华 《学术论坛》2005,1(10):22-24
想象对人们的观察经验具有补充作用。它不仅可以补充一事物未被观察到的可能部分、可能时间变体,而且可以补充一类事物未被观察到的可能个体、可能属性等,从而使人们能够形成完整的概念、全称的命题,获得对于世界的完整认识。归纳的合理性存在于想象之中。完整的逻辑排除想象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89.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初级群体及其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群体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单位,社会群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群体就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学如此,民族社会学更如此。处于转型期的西北民族乡村社会,社会群体特别是初级群体依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其进行功能分析有助于深化对它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90.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经济精英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其社会网络资本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河南省L县15位返乡创业精英案例,以社会网络为切入点剖析这些经济精英返乡后的成功要素。研究表明,经济精英的返乡创业行动受内在基因和外在契机的交织影响。创业初期以非正式网络为主导,直接影响行业选择、原始积累,且在运营模式上的人情倾向明显;在创业中期,正式关系效用逐渐凸显,形成契约关系推动资金积累、品牌打造与技术革新,由依赖传统人情运营模式转向实用为导向的规范经营;在创业后期,规模扩大使其具备政绩效应与社会效应,虹吸正式社会网络与非正式网络,深度融入和扎根于当地,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这一过程系经济精英与在地化社会网络、政策的深度互动,实现企业和产业与当地实际的深度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可从经济精英个体的社会网络与乡土原生的社会网络形成资本互构耦合效应出发,助力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