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文学功利主义在文学理论范畴一直是被否定的对象,但在文学文化建设,尤其是地域文化建设方面,文学功利主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特别是在社会事功的建构之中,文学功利性的讲求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文学事功在社会意义上的展开,即形成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建设的一定格局。一般而言,这种地域文化可以自然形成,但如果一定地域有一定的规划、奖励或其他措施有意形成,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文学事功的讲求在文学创作的理论方面是不值得提倡的,但在社会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意义上则应另眼看待。  相似文献   
62.
彭玉麟晚年膺巡阅长江之重任,每年往返万里,整顿军纪,督促训练,除去贪佞,保举人才,使江防稳固;彭玉麟受任于危难之中为广东防务专使,实施了各种防御措施,提出了许多海防方略,既巩固了当时的海防,又为将来海防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3.
陈亮是南宋事功之学的著名学者,其反理学思想的形成,既继承和发展了早期事功学者的有关观点,又与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学术发展道路密切相关.随着理论思考的不断深入,他对理学的态度也越来越激烈,最终引发与朱熹的辩论."朱陈之辩"主要围绕对"道"的理解、"王道"与"霸道"、义理与利欲、成人之道等问题展开,反映出两人在哲学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理论分歧.这场辩论是事功之学和理学两种思潮尖锐对立的一个缩影,其实质是双方对社会现实看法的差异和新的历史环境下对儒学的不同改造与发挥.  相似文献   
64.
黄氵晋是元代著名学者 ,他生活在元代中期浙东地区 ,学源上承接朱熹理学和浙东事功之学 ,又受陆氏心学、张载气学、唐氏经制之学的影响。在元代特定的文化背景下 ,他以合和的态度 ,追求矛盾各派的融通。他的学术主张既是元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又对元代及元代以后的学术走向产生了很大影响。探讨他的学术思想 ,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65.
陈亮以社会结果和现实功效为标准来判断历史发展成功与否,朱熹则用道德动机来判断功过是非.个是典型的以成败论英雄,一个是放弃历史发展观而纯粹以是否践行了道德理性为判断标准;一个只看到原始生命的价值,一个没有把德性本体客观化.把两者的观点加以比较和分析之后,更为客观合理的第三条思路就自然显现出来,即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的综合运...  相似文献   
66.
秦秋咀 《兰州学刊》2008,(1):193-195
《典论·论文》将文章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提升了文章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是建安时期事功观念在文学领域的映照,也与建安文人强烈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典论·论文》的文章价值观有其典型意义,但尚未获得时人的一致认同。  相似文献   
67.
作为明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王阳明为巩固明王朝政权、强化江西福建广东等地边远地区的社会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王阳明在福建的一系列活动,指出两次福建之行是王阳明军事政治生涯的两个重要转折点,为其建立赫赫事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功利"概念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西汉时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使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成为主流,功利概念便随之湮没,自宋代开始,它才重新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形成了与之相关的"事功"概念.近代以来,西方功利主义的传入,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功利"概念的关注.  相似文献   
69.
张晶萍 《船山学刊》2007,63(1):38-40
王先谦在年富力强、仕途正顺之时,奏请开缺,引起了人们的猜测。王氏公开理由是病体未愈,而在与友朋的书札中,又时时流露出对世事难为的无奈。综合各种史料,可见出王先谦的退隐基本上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相似文献   
70.
周作人的道义之事功化思想以生命关怀、个体关怀取代传统气节思想的民以奉君观念,把保护个体生命的自然进行,防止因政治、战争等社会原因造成未完成的生活之破坏,从而博得国家人民的福利的事功作为衡量知识分子的道义和气节的标准,带有个人主义伦理观的色彩。作为一种人格评价标准,周作人的道义之事功化思想则体现了对于知识分子存在境域的关注和对于独立不依的人格形态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