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08篇
劳动科学   89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450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744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市场资源,数据能够为经营者提供竞争优势,潜在竞争者难以承受数据运营递增的成本,这些构成了数据垄断产生的缘由。因数据权属模糊、算法应用隐蔽多样以及数据作用具有多边性,现行的相关市场界定方法与以市场份额作为主要标准的市场竞争力量评价方法已无法有效适用于数据垄断。通过对国内外数据垄断案例进行类型化分析可知,经营者利用数据优势实施垄断行为,主要表现为经营者可利用数据共享机制与算法结合来实施垄断协议的行为,利用数据优势实施歧视性交易、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以及以数据整合为目的实施经营者集中的行为。现行反垄断法对于这些新型垄断行为并未形成有效规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设立以共同共有划定数据权属、禁止以格式条款获取用户数据、数据处理过程公开以及数据爬虫协议应以获得用户个人授权为基础等遏制数据滥用的条款,以反事实推演法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增设滥用市场相对支配地位条款,在我国《反垄断法》《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禁止垄断协议规定》等有关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查相关规定中,增设以数据集中度作为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与以数据壁垒、限制创新等来判断经营者集中的竞争效果的相关规定,能够有效规制经营者利用数据优势实施垄断行为,维护数据要素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992.
传统司法方法注重从逻辑结构和形式规则角度严格适用法律,但在解决新型的环境污染侵权案件时遇到了困难,致使审判效果不理想。在尊重传统的规范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的前提下,环境司法活动有必要在合理的限度内借鉴和运用社会学的一些方法评判证据、解释法律,以使环境法律更贴近社会现实。具体而言,宏观上,借鉴迪尔凯姆“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的方法论,微观上,认定事实时,将环境案件放在当前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背景中,通过必要的实地调查来查明真相;解释法律时,在具体情境中将经验和理性相结合做出价值判断,在法律的目的与原则之内力求达成最优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93.
在实践唯物主义强调“主观能动性”的语境下,学界对唯物史观的“唯物”性质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分歧。本文围绕如何理解唯物史观的“唯物”性质,讨论了与此相关的五个问题。基本结论是:(1)唯物史观的核心并非“发展的观点”,而是用“唯物”的逻辑去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物质决定精神”的逻辑结论。唯物史观不是建立在“思辨”基础之上的形而上学,而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之上的科学。(3)由于旧唯物主义不能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活生生的“感性活动”,所以也就不可能致力于“感性活动”——“实践”来改造世界,而只能去求助于“观念”和“意识”了。(4)人类社会本来是整个宇宙或世界中的一个构成部分,然而正是由于唯物的世界观未必导致唯物的历史观,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才会将二者区别开来。世界观与历史观的区分不仅必要,而且科学。(5)事实这个范畴首先是感性的,是人们通过感官所能够感觉到的客观现象。事实虽然内涵着“是”,但事实却不能等同于“是”;事实包含了真相,但是,事实不等于真相。所以,“从事实出发”并不等于“从真相出发”。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在我国民法理论中,对法律行为归入法律事实中的合法行为存在着争议.依据法律规范的构成理论,将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区分为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并将法律行为归入前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将法律行为归入合法行为,也存在若干不足.如果从"民法对相关行为的态度"等角度出发,把"合法/被许可行为—违法/不被许可行为"的二分法改造为"民法许可/倡导的行为—民法既不倡导、也不禁止的行为—民法完全禁止的行为"等类型系列,则可克服前述二分法以及"表示行为—非表示行为"之二分法的弊端,能够合理解决法律行为在法律事实中的归类问题.  相似文献   
997.
对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西方哲学界传统上是将二者对立,从而在事实与价值之间确立严格区分的鸿沟.笔者认为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考察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即事实与价值、"是"与"应该"是既有区别,同时又能够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统一起来,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对行政检查行政的争议集中在行政检查是一种行政事实行为还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行政检查在我国现实中的存在是兼具行政法律行为和法律事实行为两种性质的,而从法律价值的角度看,将行政检查界定为一种法律事实行为是一种可欲的设计。  相似文献   
999.
晏炳刚 《科学咨询》2009,(9):79-79,82
新的课程理念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尔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近年来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的课程理念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指出了现行民事诉讼中对案由审查不严格,对答辩缺乏约束,对事实进行多重和反复认定,对当事人及证人在事实审查中的不协助缺乏约束,对事实认定的监督缺乏规范等不足和亟待完善的地方,并就案件事实的审查与认定机制的完善提出自己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