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杨敏 《决策》2010,(12):20-23
中国有句俗语,“做事不依东,累死也无功”,这个“东”也就是“东家”、领导的意思。这句话看似质朴。却揭示了中国传统管理方式的一个规则,以及传统领导方式的一种习惯,那就是“对人负责”与“对事负责”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102.
改革与法治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追求迥异,两者客观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紧张关系。三十五年前,中国改革的发生和发展选择了一种对峙性展开方式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以"良性违法"的道德正当性,通过"摸着石头过河",运用试点、试验和"先行先试"的办法,挑战旧的宪法和法律秩序,允许新旧体制秩序并存、对峙、冲突和比较,待改革成果经实践检验后,再经立法程序予以巩固和坚持。经过三十五年改革、开放和发展,"良性违法"的道德正当性和阶段必要性已不复存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已经有条件、也必须选择消解性展开方式,跳脱改革与法治"二律背反"困局,走向全面理性的法制建构。  相似文献   
103.
赵鹏 《学习与探索》2012,(5):108-110
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合理,能否促进农业技术创新,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农业技术水平差距和模仿能力是中国实行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因素。中国在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模仿先进技术的两难中,应根据农业技术差距确定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不是二律背反,而是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4.
亚当·斯密认为人类基于自爱和同情心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既具有“经济人”属性又具有“社会人”属性,马克斯·韦伯则从社会学角度论证了人的“道德人”属性。他们还研究了人的这两种属性的统一性和分离性。吸收和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和实施“以德治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漂泊与皈依:论萧红在流亡中对"家"的悖论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萧红童年生活的分析,研究了其对"家"同时充满渴望与抵触厌倦的矛盾心理及其成因,指出这种对家园的双重态度形成了萧红在流亡中对"家"的悖论性书写,使萧红的"家园"书写充满了张力。  相似文献   
106.
在法治路径中,法治本身存在诸多限定性因素,而从现象学上看,其突出症结就是法治的多重规律所存在的紧张关系。入罪慎行与严密法网对作为后盾之法而言,已是不可回避的规律;对此二律背反的解决,需着眼于刑法本体论范畴及刑事政策原理展开研究,即重点从立法、政策两个方位寻求进路。  相似文献   
107.
迄今为止,书法理论界对老庄思想与书法关系的阐述,大多停留在以老庄思想诠释书法传统技法与书法创作方法上,本文则着重探讨老庄所谓“道”与书法传统精神的本质问题,以期对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8.
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一直被认为是他对理性提出的挑战,是为他的不可知论作论 证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赋予理性矛盾特有的形式,破除了旧 形而上学的僵硬,粉碎了旧形而上学独断的迷梦,启发了黑格尔对矛盾普遍性的认识,达 到了消极的辩证法,应该说是对辩证法发展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9.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所蕴含的文化批判精神指向一切既有的和将要生成的事物,它最主要的批判维度有三:一、指向尚未生成的可能性的疆域;二、指向现有的造物(包括自然存在物和人的造物)的自在性和异己性;三、指向主体自身,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觉醒。由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从悲剧与政治、经济、历史的多重内在建构关系中来阐明悲剧的本质,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通过揭示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显现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空间,从外在的价值批判转向历史的自我批判,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批判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0.
美国学者狄百瑞等人提出的儒学文化是工业东亚兴起的主要文化动力的理论,具有文化悖论的思想矛盾。儒学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二律背反关系。一方面,儒学以其所具有的主体意识、入世意识、家国意识、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等文化意识对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张力作用;另一方面,儒学又以其缺乏乃至拒斥科技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法治意识和经济意识等文化意识对现代化具有严重的阻力作用。因此,若以儒学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文化动因立论,就有可能使中国现代化重新陷入二律背反的中西体用之争的两难选择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