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王艳  张薇 《兰州学刊》2006,(6):30-32
康德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混淆了现象与自在之物之间的原则界限,把自在之物当成了可认识的现象,于是便产生了“先验的幻相”,并为其所欺骗。与之相应,康德在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中展开了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学说,赋予理性矛盾特有的形式,破除了旧形而上学的独断迷梦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促使黑格尔比较全面地从多方面对矛盾进行更深入地探讨,“二律背反”学说达到了消极的辩证法,成为达到黑格尔的积极辩证法的桥梁。  相似文献   
62.
物自体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亦是康德哲学整个系统得以运转的轴心.本文通过分析康德的四组"二律背反",探究其与物自体的内在必然联系,从而表明物自体的不可知性及其设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3.
道德从总体上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进步的,但有时亦会出现暂时退步的二律背乓现象。应该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和我国当今社会的道德现状等方面来全面考察和分析这一现象,以便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现象提供借鉴,使道德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4.
在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中,表现了两种难以超越的内在见解,即"为艺术的艺术主义"和"为人生的艺术主义"的二律背反,也即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对立。本文以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罗生门》为例,拟从文中人物心理变化切入,尝试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性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65.
康德的二律背反论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二律背反论美主要见于他的美学专著《判断力批判》中“美的分析”。康德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二律背反这种矛盾分析方法对美进行了详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这主要体现在四组二律背反结论中 ,它们分别是 :美是无利害的利害性 ;美是无概念的概念 ;美是无普遍的普遍性 ;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66.
从三部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作品入手 ,比较分析了作家人道思想的共同内涵 ,追溯发生这种“类似再现”现象的原因 ,阐明作家人道思想的合理性和价值所在 ,以期对文学史上这一重大而敏感的问题有一个客观准确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67.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 ,以魏国胜利、蜀吴失败而告终的历史悲剧。作者罗贯中以刘蜀为汉家正统 ,把道德理想与人格理想都寄托于匡扶汉室的刘蜀集团身上。这种历史道德化的创作动机 ,却遭到了历史法则的无情嘲弄。他的“拥刘反曹”的历史观 ,因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而陷入困惑之中 ;他的道德理想与人格理想 ,也随着传统的价值体系的失落而破灭。小说留给读者的 ,只是“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幻灭 ,和“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的慨叹。这就是《三国演义》耐人寻味之处  相似文献   
68.
解读信息时代的历史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康德提出的理性极限意义上表现“二律背反”特征的四类知性范畴与现代脑科学揭示的具有反映机能的人脑皮层四叶结构之间的相关性 ,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结构 ,把作为理性对象的历史逻辑结构与作为思维本质的辩证逻辑结构统一起来 ,为丰富信息时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认识论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9.
入罪慎行是刑法的基本要求,严密法网是刑事法治的基本趋势。入罪慎行与严密法网之间存在价值立场的二律背反。我国刑法体系的不完善、刑事司法权的过度扩张及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滥用是导致入罪慎行与严密法网价值立场二律背反的原因。刑事法律的制度体系之完善应当侧重于刑事立法的轻刑化、精细化;提倡刑事司法、执法的谦抑性;正确理解、适用基本刑事政策,加强其对刑事立法的轻刑化及刑事司法、执法的谦抑性之指导是缓和、化解入罪慎行与严密法网之间价值二律背反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0.
中国目前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实施的效果依赖于人民对法律的信仰程度。法律信仰面临的问题有三:如何界定非宗教意义的信仰;如何让民众真诚地拥护具有强制力的法律;如何在实践中实现法律信仰。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康德法哲学中的"二律背反"入手,即如何处理法律的强制性和自由性之间的关系,这对"二律背反"的澄清需要的是实践理性下的民主立法概念。理论上,民主立法通过保证人们自由意志的立法,使其发自内心地服从和支持法律,信仰国法便是信仰自己所立之法。实践上,通向信仰法律之路的途径是从民主的主体、客体和程序三方面提升民主立法的程度,而非仅仅注重民主立法形式。民主立法下的法律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民众的支持与信仰,社会才能在信仰法治和敬重法律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