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3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14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72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048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2323篇
社会学   119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采用了后现代互文性的文本策略,对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麦克白》从人物到细节、从主题到社会意义进行了全面的模仿。在追求和谐男女关系的掩饰下,劳伦斯塑造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现代版的麦克白。然而,互文性在文本中的运用促使了文本的多元化、异质的解读。《恋爱中的女人》与《麦克白》的互文性解读为我们重新解读该作品提供了新的角度和阐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2.
《社科纵横》2017,(11):143-147
本文对汉墓中常见的买地券及镇墓文进行了初步探讨,买地券、镇墓文均具有冥界文书的性质,二者与战国时期的遣策关系十分密切,可能存在着遣策至告地策再至买地券及镇墓文的过程。买地券、镇墓文二者之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有相近处。镇墓文功能较为明确,早期买地券真实性较强,史料价值高,晚期买地券则明器性质明显,内容也渐趋一致。但是,二者的流行时间略有重合,如何认识两者关系尚需进一步讨论。文末还对买地券及镇墓文流行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简单讨论,并提出了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金莲川幕府文臣是古代散曲史上最早进行散曲创作尝试的一批曲家,对散曲的形成和发展,有开创之功,并完成散曲从典雅到通俗的艺术演变。元好问与刘秉忠,皆以词为曲,词曲一体,以雅为胜。元好问与刘秉忠自度曲的出现,加快了散曲的艺术演变,渐至由雅变俗,散曲艺术日渐成熟。至商挺与杨果,散曲渐至雅俗一体,以俗为胜,散曲完全走向艺术成熟。  相似文献   
94.
"敦煌文"概念自提出后,至今仍没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敦煌文"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体现了学人对它的不断思考。结合"敦煌文"作品的实际情况,参照《文选》等文体理论典籍的文体划分标准,在吸收历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强调应当充分重视文体资源丰富的敦煌文宝藏,确立它的应有名分,提至与敦煌诗歌并重,并加以系统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95.
五四的知识分子的经历大都有弃医从文的现象,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这批知识分子在面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时的复杂态度.并试图通过还原历史语境的方式来阐释出他们从反传统到返传统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96.
97.
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开化程度的标志,不同文明之间交往交流、取长补短、合作共进构成了文明互鉴的相向而行。作为国家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一带一路"不仅具有明晰的空间定位,而且具有确定的价值表达。其战略归旨的空间释放,不仅指向了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战略范式,而且指向了经济基础之上、政治中介之下、文化导向之中的战略关系。其中,文明进步的历史使命、合作共赢的创设原则、关系共演的层次链接,以战略目标、战略范式和战略关系的空间集聚,演绎着文明互鉴的文化图景、诠释着相向而行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8.
宋代文学的翘楚是文言散文,笔记又属散文中的大宗.梳理宋人笔记与其诗词作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客观全面把握宋人诗文创作、理论批评的特点,避免因局限于一类一体的考察,而忽视对作家的整体性观照.爬梳大量现存宋代笔记和代表性文士的诗词创作情况,探析诗话与词话生成演进的文学史历程,剖判诗词与笔记文类交涉的概貌,可以发现,笔记是诗词作品文本的渊薮,能够据此校勘异文,勾稽本事,作为文献之宝库;更进一步,笔记也与诗词批评专著的生成交涉甚深,诗话、词话的成立,实源于笔记的孳乳,是笔记诞育了这一从著述体式到内容题材都极富中国文学批评特色的典型形式;另外,"以笔记为诗""诗化笔记",彰显出二者文体互渗的审美取径.  相似文献   
99.
100.
中医典籍作为中华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与文化维度上体现了中国话语特色。以文树德《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为例,从中国话语的视角,在语言层面以及文化层面探讨中医典籍翻译策略,分析典籍英译中的中国话语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