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551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768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五四"时期,陈独秀和梁漱溟对中西文化的异同作了详尽而深入的比较研究,对重建中国文化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方案,前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激进的批判态度,后者对传统文化持卫道者的立场。他们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乍看相反,实则互补,应给予辩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62.
五四:世界化及其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宇 《齐鲁学刊》2004,5(3):136-143
五四新文化运动选择了世界化的文化建设路径。在现代化这一目标制约下,世界化就是西化,西化就是现代化。虽然"全盘西化"作为一个汉语词汇是后来才出现的,但五四时期已经存在这种倾向。《新青年》集团批判"特殊国情论",反对"调和折衷论",目的都在于推进中国的充分世界化。他们之所以主张充分世界化,主要理由是西方文明比中国文明进步,而进步的标准则是更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更能够保障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  相似文献   
63.
1919年"五四"前后,由于欧风美雨的浸渐以及北洋政府忙于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争斗而疏于对教育的控制,形成了近代中国教育管理史上特有的教育宗旨断裂现象,从而为我国的教育管理开辟了另一条分权化和民主化的道路。虽然因其与中央集权型的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文化传统相悖逆,因而在20世纪中国教育方针①的百年长河中不免如昙花一现,但是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64.
"五四"时期,自由恋爱作为婚姻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普遍关注.他们在批判传统包办婚姻的同时,大力张扬自由恋爱,对自由恋爱的内涵、价值、伦理要求及其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建构,形成了一种颇具时代特色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不仅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对现代情爱观的形成和人的近代化进程有其积极作用,但思想中某些方面也表现了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5.
现代新儒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省察梳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已过去八十余年了,检讨"五四"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新儒家站在民族文化本位的立场上,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想启蒙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新文化运动有功于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另一方面,他们对"新青年"学者盲从西方的激烈反传统态度和唯科学主义思潮表示强烈的不满,具有否定"五四"的倾向。他们在反省"五四"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建中国文化的方案,充满着哲学的睿智,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66.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是多元竞进的思想格局;二是平民化的发展趋势;三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观的初步形成.这些变化趋势的产生是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发展综合影响的结果.由于出现了这些新特点,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结束了以往资产阶级女权主义单线发展的历史,开始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观和资产阶级女权主义并行发展的局面,而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观逐渐成为中国妇女解放思想发展的主流方向和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67.
五四时期,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各种学说的交流碰撞过程中,李大钊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先后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改良社会主义、封建复古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流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进而为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武器.这种斗争,既是近代中国人民寻求真理轨迹的延续,也是中国人民经过认真选择而认同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开端.  相似文献   
68.
人的文学的凸现使五四时期现代长篇小说家们开始在广阔的艺术视野中探寻世界,表现人生,作品所表现的面对命运与既有秩序的抗争态度,与"五四"文学"人的自觉"的光芒相映成辉.有个性的复杂人物的描写,双重人性的透示特别是对人的自身弱点所酿成的悲剧的批判,人的多重意识世界的揭示等具有现代意义的尝试,为人的立体化工程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条件.正是五四时期现代长篇小说力点的这一位移,宣告了新文学长篇小说现代转型的胜利奠基.  相似文献   
69.
以学研究会为骨干的作家群和以创造社为代表的作家群,人的价值取向亦即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对真、善、美的内涵的界定、对真、善、美相统一的美学理想的追求便形成了各自的偏颇方向。偏枯乃是五四小说家在审美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共通特点。  相似文献   
70.
田中阳 《云梦学刊》2007,28(6):21-25
五四时期报刊的民族主义话语,既体现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质的一种飞跃。又体现了一种多元的开放的现代形态。当时通过报刊话语表述,形成三种主要的思想文化思潮,即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坚守传统文化立场的文化保守主义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三种思想文化恩潮虽然各执一端,但出发点都是为民族探寻自强之路,都体现一种十分执著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