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7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520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25篇
人才学   88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845篇
理论方法论   287篇
综合类   3808篇
社会学   548篇
统计学   67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631篇
  2011年   674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6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蒋光慈革命小说的都市书写一方面通过对比性的都市空间图景的呈现,展示都市的贫富两极对立,以此批判都市空间的等级秩序.另一方面,由于在思想意识深层及生活方式中所具有的小资产阶级根性,蒋光慈的都市书写又会不自觉地投入个体的都市感觉.体现出现代性的质素,从而使其小说对都市的批判在显隐时立的叙述中显示出暧昧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992.
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是修正还是革命的争议对新制度经济学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从经济学是选择的理论还是交换的理论的罗宾斯-布坎南经济学定义之争中,我们可以梳理出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或硬核的四大方面,即新古典经济学是选择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资源配置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孤立个人主义为基本方法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均衡分析和最优化理论为基础。这就为判断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是修正还是革命提供了判断依据。混合模式的内在缺陷使新制度经济学不可能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下得到真正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将历史和制度纳入分析当中,从而部分回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并与布坎南定义的交换的理论保持了一致。因此,新制度经济学需要树立自觉的革命意识,在交换的理论框架下完成统一,以形成强有力的思想体系。宪政经济学是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993.
论丘东平     
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变,显示了新文学作家代际差异的形成,而丘东平就是最为出色的“新世代”作家.他的作品彻底超越了早期左翼文学“革命+恋爱”的模式,摆脱了左翼的“学生腔”和“小资味”.他给左翼文坛吹进了一股清劲而质朴的风气,又能以鲜活、真切、感性的文笔感染读者.他的创作为我们再思考左翼文学运动乃至文学与革命的关系,提供了积极的范例.  相似文献   
994.
红色经典是存活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特殊群体,能成为经典首先源于其被染色,即红色的坚强附着。红色经典存在艺术质量与其它经典同样高超的杰作,但红色的获得和坚守却先在地定格其地位,也放大其经典的魅力,更生成别样的艺术张力。因此,是颜色政治学的存在造成了文学史上颜色化的文学经典。对瞿秋白与《子夜》接受史的互动考察,意义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995.
19世纪后期,世界革命的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俄、中两个封建专制大国,成为各种矛盾的聚焦地,都处于革命前夜.列宁和孙中山,虽然经历不同,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本国革命事业杰出的领导人.在革命过程中,他们相互影响,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辛亥革命鼓舞了俄国革命,在列宁和共产国际帮助下孙中山实现了革命思想的转变,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可以说,列宁与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是相通的.他们都为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成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96.
长期以来,学界把大卫.休谟的历史观或者划入托利主义,或者归入辉格主义。但实际上,无论是其用于解释英国革命的权威论,还是他对与人们的反抗自由、宪制、合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专制的赞成,抑或是对自己倾向托利主义史学观的刻意描绘,又或是其对光荣革命的推崇备至,都源于对英国历史传统和现实的客观中立分析,不带有任何党派历史观色彩,所坚持的是中立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997.
宋蕾 《阴山学刊》2011,(2):94-98
吉尔吉斯斯坦在2005年3月和2010年4月分别爆发了两次革命。这两次革命都促使了前任政府的下台。两次革命在爆发原因、背后推手及其民族矛盾等方面都有着共性。这两次革命同时也对邻国的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恽代英在考察中国革命问题时,非常重视经济方法的运用.他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分析,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他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经济地位的分析,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他研究苏俄新经济政策,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经济政策进行了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999.
苏区实行邮政检查的原因探微(1927—1937)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艰苦卓绝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地方政府、政治保卫局实行了邮政检查制度,对各类邮件、包裹进行了必要的邮政检查。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政治、军事情报,为保卫根据地作好必要的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准备;二是为了搜集地方情报,肃清根据地内潜伏的各种反动分子;三是为了加强对白区的政治宣传,扩大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苏维埃根据地的政治影响;四是为了反制敌人的邮政检查。  相似文献   
1000.
《重庆社会科学》2011,(2):20-23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正因如此,遵义会议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其主要围绕遵义会议召开过程及其意义、遵义会议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遵义会议与历史转折、遵义会议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重要人物与遵义会议等问题而展开。在此,梳理关于遵义会议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报刊、图书关于遵义会议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