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212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397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琼州学院学报》2017,(3):42-48
亚里士多德对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作了系统阐述,也涉及到对类比推理的论述,但没有形成系统。中国古代墨家著作《墨经》中建立了以"譬""侔""援""推"为形式的类比推理。墨家与亚里士多德的类比推理具备各自存在的合理性,既相似又相异,两者都是在类比主体、类比源和类比项三要素的组成下,以"类"关系为基础,根据概念的外延关系构成的或然性推理。逻辑学诞生初期的中西方大文化背景下,墨家类比推理是为实用,而亚里士多德类比推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求知,因其或然性无法获得准确的知识,在西方早期未得到足够重视,因此类比推理在中西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2.
23.
区别主观幸福与客观幸福,显现古希腊幸福概念的客观性内容;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是至善、幸福具体释义、以及思辨是最大的幸福的阐释,展现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整体。  相似文献   
24.
○桑老师,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的采访。政治学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大规模、很高层次的发展,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无论是知识界还是社会其他方面,似乎还有很多不了解甚至不认同的地方。首先想请您谈谈,您是如何走向政治学研究的学术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从我的经历来看,走向政治学之学术之路还真有些偶然  相似文献   
25.
亚里士多德关于谬误的理论主要载于《工具论》的《辩谬篇》和《前分析篇》中,另外在《修辞学》一书中也有阐述。在《辩谬篇》中,亚里士多德从分析反驳入手对谬误做了定义和界分。《前分析篇》中所体现的特点正是要以明确谬误研究中的逻辑因素。作为逻辑应用理论的现代谬误理论,它的产生和发展表明它不是来和现代形式逻辑竞争的,更不是用来反形式逻辑的,而是作为形式逻辑的一个补充,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在《论灵魂》中,亚里士多德在梳理和辨析前辈哲学家关于灵魂问题论述的基础上,以实体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质料—形式"、"潜能—现实"问题的探究,引入了躯体与灵魂关系问题来解释生命现象,确定了"灵魂作为生命的本原"的观点。他认为:灵魂是潜在具有生命的自然躯体的第一现实。在灵魂与躯体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灵魂的两个部分":一是使有生命的躯体实现的灵魂;一是使理智实现的灵魂。灵魂的这两个部分,既是感觉的实现又是思维和欲望的实现,形成了"灵魂作为第一重要的知识"的观点,建构起了古希腊确定的知识论。  相似文献   
27.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影响极其深远。其中他的幸福观是其伦理学研究的核心。他把“幸福”作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认为幸福在于德性,实践性的现实活动;指出中道原则在实现幸福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太理想化、圣化。不过,其幸福观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相似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共同的中庸和中道思想,对世界文化思想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们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有必要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含义、内容、实现途径以及各自对后世的影响这些方面对这一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进行剖析,以充分吸收这一思想的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29.
30.
城邦是古希腊民主法治思想的客观物质基础,无城邦即无古希腊民主法治。亚里士多德在对柏拉图民主思想进行扬弃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民主观,二者在民主类型和民主范围上均有重大差别。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民主思想之同植根于城邦生活之共同本质,民主观之异则源自城邦生活之变迁。师徒二人的民主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法治观的性质和方向:柏拉图从哲学王的理想走向法治的现实,而亚里士多德在导师思想基础之上形成完善的法治观,开启了西方法治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