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有些人视道德精神为草芥,私心膨胀,在"一切向钱看"的歪风中成为利欲熏心、丧失人格、国格的势利小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正呼唤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道德宝贵遗产的基础上,在现实生活中提高民众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境界,重新确立新型的具有现代思想特征的理想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52.
中国传统道德教化具有深厚的资源可供挖掘。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具备自身的逻辑和历史特征,包含一定的自然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特征。如对自然的重视和膜拜;对自然规律、天地道理的恪守和敬畏;对以父权家长为中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原则的宗法制度的坚守等等。本文在梳理道德教化的基础上,探析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特性,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公民道德问题,试图从社会启蒙与社会进步的角度寻求有价值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53.
产生于欧美的"换妻游戏"从登陆中国起,就备受关注和争议.  相似文献   
5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人伦亲情的国度,亲情诗在中国诗歌中是一个重要的题材领域.<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自然也是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源头."诗三百"中有关人伦亲情的篇目和诗句随处可见.<诗经>以形象而质朴的语言写出了上古时代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的人伦理想.自<诗经>以来,亲情诗不绝如缕,蔚为大观,凝结其中的丰富深厚美好淳真的亲情,构成中国文学、中华文化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55.
《诗·采葛》篇的诗旨历来颇多迷惑之处,今得上博简《诗论》第17号简的启发,可以有较为深入而明确的认识。此诗所表现的主题,《诗论》将其纳入人伦之道进行评析,从中也可以窥见先秦时期儒家理论中的夫妻观念的一些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56.
现代性社会以世界祛魅、个人主义、价值多元、未来主义为主要特征,这导致其伦理命运是价值神圣性的丧失、人伦共同体的失落、道德相对主义的无能、合理的传统资源的抛弃.其"道德谋划"也因对道德形而上学的拒斥、对伦理制度化的过分钟情、对美德伦理的遗忘而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57.
诚是周濂溪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为了重塑儒学以人伦为本位的人学,建构儒学的思辨哲学,以应对佛、道的挑战,周濂溪以<周易>经传思想重新诠释了诚作为人伦之本的哲学依据,以<易>理赋予诚多方面的含义,并以之建构了诚的修养论.周濂溪诚说的理论建构,体现了鲜明的<易>理化特点.  相似文献   
58.
传统文化的民间形态——文化视阈下的中国民间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流派,其作品反映了相关地区各自不同的文化品性和地域特色.年画以最贴近民众、最贴近生活的文化形态,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民族和文化的生存和延续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年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和自身特有的文化功能.年画将为发展和繁荣现代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民意基础、历史依据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9.
诗路花语:李清照与狄金森咏花诗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李清照和狄金森诗歌中花意象所呈现出的不同形象、不同内涵、不同基调出发,探索引发这种差异背后的艺术家创作个性以及她们长期浸润的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诗学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受中国文学深厚的比兴传统的影响,易安咏花词重神轻形,五彩纷呈的花意象象征着女词人高洁孤傲和卓尔不群的人格。但女词人终不堪封建礼教与传统诗学的重重束缚,哀怨郁结遂成为未走出男权文化樊篱的易安咏花词的主要基调。狄金森以花来象征女性意识,其诗作中“花”意象的变迁充分体现了女性从被动走向自主的转变过程。深受人文主义、超验主义影响的狄金森,其咏花诗所散发出的强烈的个体意识使她成功地突破并超越了男权文化传统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模式,凸显了女性的自强、自立和自尊。  相似文献   
60.
论孔孟的教化思想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李建 《齐鲁学刊》2006,(4):11-15
教化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儒家教化思想成形于孔子、孟子,他们在继承和发扬西周以来礼制原则和道德思想的基础上,首先比较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以“德”“礼”为核心内容、以“明人伦”为基本出发点的道德教化思想,从而奠定了儒家两千多年来道德教化思想的基本内容。而且,随着西汉以来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儒家的道德教化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深刻影响着两千多年来的整个中国社会。孔孟所开创的儒家教化思想的许多方面,对于当今的社会教育和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的构建,对和谐社会方略的实施及其有效运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