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学术界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认识存在差异,有学者从空间布局和系统学角度认识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有学者从交通运输和经济协调发展角度认识交通运输的发展,还有学者从技术、制度和文化的角度认识交通运输的发展。各观点都有其合理成分,但也存在不足,没有揭示出引起交通运输发展的真正原因。本文认为人地系统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才是引起交通运输发展的真正原因,为此本文利用人地系统关系对交通运输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13.
旅游地是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化和区域化。旅游地人地关系是由地理环境和旅游活动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当地居民是旅游地旅游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行为活动与旅游地环境相互作用就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优化人地关系为基础,环境伦理教育、开发与保护相协调、可持续旅游消费、公平分配资源是旅游地人地关系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顺应生态环境与遵循人地关系:商代聚落的择立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聚落形态透现出商人具有强烈的遵循人地关系的意识。商城聚落在选址和修筑的过程中都严格遵循着明确的顺应生态环境、遵循人地关系的原则 ,已兼顾到土质地力、地貌、气候、水文等多重利用因素 ,重视总体安排 ,基本上贯彻了便于生活、便于生产、便于交通、保障安全措施的原则。一般聚落多位于河流的二级台地上 ,临水而建 ,湿润的小气候和肥沃的良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可保障附近聚落中的人口有充足的粮食来源 ,丰富的水资源既可满足生活饮用水的需求及农业生产的灌溉 ,也可防止火灾及抵御野兽和外来族群的袭击 ,而且水产资源可作为当地居民生活的必要补充。各商城聚落从修建到内部规划 ,都事先经过人为筹谋 ,体现出强烈的顺应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的遗迹。居民居住形态呈现大小不一的聚居点与农田生态带参差间隔的“城乡结合型”框架特色。凡王都周围的聚居点 ,一般都具有各自的居宅群、农田圃苑、作坊、水井、墓地、宗庙、族众、隶仆等等 ,保持了相对的经济独立性。聚落择建于矿区则反映了商王朝为聚敛矿产资源所遵循的人地关系原则  相似文献   
15.
荆江堤防是江汉平原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屏障.东晋所筑江陵金堤,本为沿江陵城西北至城东南的一段护城堤;宋代以降, "金堤"在空间与性质上发生演变,逐渐成为环江陵城堤防、进而成为荆江北岸堤防的代称.这一巨大变化既是宋代以来政治格局的演变、江汉平原的开发进程不断深入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本区的环境演变受到了以堤防建设为核心的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清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土地关系中广泛出现了永佃权和一田二主现象,学界业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是为了用来自西方世界的所有制理论或产权理论对此作出解释说明,这并不能揭示事实的真相.永佃和"一田二主"现象的出现,是特定历史和人文环境条件下的产物,意味着人地关系的相对紧张,地主对土地资源和人口劳动力资源控制能力的下降,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相关度不大.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内涵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思想.我国党和政府已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从宏观角度概括了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区际、国际、代际、和人际等五大关系内涵.  相似文献   
18.
“汉化”与“壮化”是壮族地区民族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深刻影响到这一现象的,除了文化因素外,亦有明显的地理因素.自宋以来,广西壮族地区所发生的“汉化”与“壮化”现象,背后都有人地关系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很多地理事象,特别是人文地理事象,是不能量化的.当前人们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几乎完全使用了纯计量化的研究方法,去推导那些行政官员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环境虚无主义思想指导下预设的研究目标.研究过程和结果,都大大违背了地理学研究的终极关怀——实现人地关系的良性耦合.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田野调查获取的逻辑实证事例的归纳推学和环境道德信念的支撑.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必须自觉坚守环境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时代,中国正面临因快速城镇化发展而带来的诸多问题。苗族地区城镇化如何发展,需要从一个多维的角度去审视和考量。地理环境不是既定不变的体系,不同的人群都具有能动性的选择能力,人在改变着能够改变的人地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城镇化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的空间移动、居处模式,而且改变了产业结构、交往方式与价值观念。苗族地区城镇化,必然牵连到苗族传统文化对城镇化的调适与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