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18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076篇
理论方法论   189篇
综合类   2221篇
社会学   207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把“经济人”作为它的人性选择。“经济人”具有两层内涵 :一是指受人类利己主义支配的追求、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的人 ;二是指把对物质利益、金钱的追求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而非手段 ,并把其看作是为满足自身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当前 ,明确经济人的两层内涵对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弥尔顿诗作《失乐园》的主题是复式开放性的 ,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历史、宗教和人性的角度 ,重新审视它的主题 ,认为反思叛逆、企盼理性正是诗人在《失乐园》创作中力图体现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33.
对任何一个社会秩序的维系来说 ,运用法律规范的手段对社会成员实施强制作用和强调社会成员的道德自觉都是必不可少的。规范的存在和道义的重视构成社会秩序的基本经纬。解析了法治和德治的内在逻辑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法治和德治之间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34.
用现代眼光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与人类文化的终极指归具有同趋性,即在于改善人的生存状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人的多重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语文教育的人性复归,已成为历史的文化的必然。它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与内涵的丰厚性,是一种集人类文化之精华、千方百计唤起人性、培养人性、传播人性、促进人性成长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充满了哲学的、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基督教和佛教都是高度伦理化的宗教 ,伦理思想是其宗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从伦理之来源、道德依据、行为规范、人性论、社会意义等方面对基督教和佛教的伦理观进行了比较 ,分析二者伦理观之同异 ,从而阐扬了两教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36.
休谟的伦理学认为,人的品格对于行为以及支配行为的原则具有优先权:有德性的品格指导和迫使人们审慎地实践。在传统的功利主义的伦理学或康德的伦理学中,品格从属于实践的审慎:德性仅在激发有德性的行为时才被需要。而有德性的品格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用“自爱”这个术语来理解的。一个有德性的人的自爱使他能够适当地估计实际的情况并且展示在这种情况下所需要的德性。尽管如此,休谟的伦理学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仍存在着重大的一致性,因此休谟的伦理学也是一种德性伦理学。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从人性的需求出发,着重分析了个体因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其更高层次的个体人格的自我完善的要求,与其所处时代背景之间的矛盾,并认为这是导致过劳死发生的本质所在。以该本质为基础,文章具体分析了导致过劳死发生的四种具体原因,由此文章划分了应予法律规制的情形及不应纳入法律调整范畴的情形,并对该划分以正当性说明。  相似文献   
38.
39.
本文立足于芥川龙之介<地狱变>的文本,对这篇小说蕴含的思想进行了深度分析,指出作者在小说中并不是简单地对社会的恶和不公进行批判,也不是对主人公的不道德的艺术观提出批评,而是揭示了人性中的永恒矛盾,这就是人的世俗常情和艺术的超越精神的矛盾.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牺牲而使矛盾双方得到了调解,完成了一个黑格尔式的悲剧.文章最后将该小说中的悲剧意识与西方悲剧意识从古今两个层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0.
美国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把人的本能、欲望、需要说成是不变的人性,虽然看到了人性中包含着求生存的自然属性,但是没有指出人之所以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更没有看到人的本性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