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18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076篇
理论方法论   189篇
综合类   2221篇
社会学   207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蜗居》反映现实生活,把生活、伦理、经济、社会的各种问题都集中在"房子"这个焦点上,由房子问题引发的家庭不合,情感纠葛,观念冲突,道德失衡,人性扭曲,贪官腐化,社会阶层的矛盾等。但房子只是问题的切入点,透过表象看到的是现代人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所做出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992.
韩松落 《现代妇女》2010,(11):22-22
最近有一本名为《女人一定要嫁得好》的奇书成了话题,在这本书里.女人被作者果断地分为两种,“嫁出去的”和“嫁不出去的”,作者还开设有相应的培训班,其中一项课程是带领学员参观老人院,大概是起警示作用——嫁不出去的,最后只能沦落在这里!  相似文献   
993.
陕北前期丁玲的个性化写作,以人性视角、个性立场和批判精神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真实地书写了自我"内心的战斗历史".它赓续"五四"个性传统,通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切和对特定文化环境的批判,坚守并张扬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陕北前期丁玲的个性化写作.具有双重的文学史价值:一方面,它与"政治化写作"的并列,维系了其创作最初转型以来所形成的二元并置的基本格局,使丁玲此期创作仍然保持了必要的张力;另一方面.丁玲以此与其他来自国统区的作家一起,共同开启了延安文学的启蒙潮流,共同谱写了延安文学的启蒙篇章.  相似文献   
994.
毕淑敏洞察人性幽微的散文,体现作者崇高的文学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精神层面:始终坚持用文学去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表达对理想人性的寻觅与呼唤;敢于直面各种社会问题和人的精神问题,对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予以深入的揭露和批判;大胆解剖人性中的弱点,为疗治精神痼疾提供良方。她的散文在意蕴上体现了鲜明的批判意识和炽烈的人文关怀,对重塑民族灵魂、提振民族精神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仅仅将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思想作为实证性的经验科学来研究,必然造成"社会学何以可能"这一问题被遮蔽。文章从实证哲学角度出发,站在存在论立场上,通过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的探析,以探讨"社会学何以可能"这一问题,以便更好的理解孔德建立在实证哲学上的社会静力学思想。  相似文献   
996.
在英美文学中,许多作品反映了人身上人性和兽性的冲突。通过欲望和道德、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买主义的冲突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97.
《金陵瞭望》2011,(22):15-15
雨花台区纪委对新提拔的干部都要进行岗前警示教育,通过参观监狱、听因腐败而痛失人身自由的犯人作生动的人生忏悔,参观廉政展,  相似文献   
998.
曹凌云  孔杰 《决策探索》2010,(22):83-83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睢县财政系统从教育入手,从源头抓起,有效遏制和预防腐败。日前,县财政局组织全县财政系统干部职工集体观看廉政建设纪录片和图片展,接受廉政警示教育。与会人员观看了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聆听了一件件典型案例,无不为之震惊。  相似文献   
999.
正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在于具有异于禽兽的"人性"。人之异于禽兽的"人性",它体现在上孔子所说的:"仁者,人也……""仁爱"是人所具有的本质。孔子的《论语》中讨论"人性"的地方不多,但他所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性与天道"问题,"人性"之实现即为"人道","人道"体现"天道",这个问题太大,所以他和他的学生很少讨论,但它实为中国哲学之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是古人启蒙必备读物,在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不仅涉入了关于人性的哲学探讨;同时,在"教"与"学"研究的过程中,还蕴含了诸多传统文化知识,成为后世传颂经典。本文针对品读"三字经"相关文献后,浅谈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