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8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573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275篇
人才学   78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1349篇
理论方法论   288篇
综合类   2485篇
社会学   292篇
统计学   28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465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相关性与和谐一致性。生产力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设条件,人的发展又对生产力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只能是生产力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62.
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共分八章七十五条,分别为总则,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科学技术应用,企业技术进步,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科学技术人员,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  相似文献   
63.
2005年元月6日,中国大陆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降生,标志着我国大陆人口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3亿人口日”带来的到底是喜是忧.笔者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13亿人口日”进行了一番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64.
一般认为 ,儒家伦理法是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社会的等级制度服务 ,与现在人格观念是不相容的。本文从儒家伦理法内容入手进行诠释与分析 ,并与人权内容进行比照 ,从而得出结论 :作为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法思想与现代人权观念并非截然对立 ,儒家伦理法中其实也包含了一定的人权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5.
迁徙自由具有基本人权性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解决其它社会问题的关键因素,理应入宪。迁徙自由在实现途径上权利赋予与制度保障应衔接进行。  相似文献   
66.
曾月郁 《老年人》2004,(7):10-11
2004年5月以来,美军虐囚事件不断被曝光。人们看到了一张张来自驻伊美军监狱的照片———囚俘被罩上头套,披着黑布,成十字架状站在小木箱上,两只手连着电线;美军女看守叼着香烟,猥亵地用手指点着列成一排的裸体男囚;脱光衣服的男囚俘被逼叠罗汉,美军男女站在一旁如观马戏……美  相似文献   
67.
从哲学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上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主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基础没有变 ,是当代不可逾越的哲学。对待现代西方哲学要采取扬弃、对话和借鉴的态度 ,从而促进哲学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8.
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两重性和复杂性,即社会优化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共存、社会协调与社会失衡同在、充满希望与饱含痛苦相伴.当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如此巨大,代价是如此沉重,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是如此复杂,对比是如此鲜明,应对并不容易.中国社会不仅进步和代价反差鲜明,而且社会代价、社会问题,又有自己非常明显的特点.这就是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思潮,一下子出现在面前,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社会管理和治理的难度.无论是对中国社会巨大的进步,还是对它的沉重代价,国际社会都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对许多外国人和不少西方理论来说,中国社会成了一个无法准确判断的"测不准"的社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偏见,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一直低估中国社会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中国社会这种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突出地表现在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上:第一,它有坚定不移的共同目标;第二,它有无可比拟的社会动员能力;第三,它有无可替代的社会领导核心力量.这三者是中国社会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69.
论公物在中国人权保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物是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其范围正在逐步变化与扩张之中。公有的公物与私有的公物都是保障公民人权的重要物质基础。离开了它,不仅公民的平等权难以实现,公民的其他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也将面临困难。这对于弱势人群来说尤其如此。我国目前在公物领域的立法采取的是分散立法模式,且有关公物的一般规则并没有在现有立法中得到体现,以致在设置、管理与利用公物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公物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作用,因此尽快制定《公物管理基本法》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0.
我国现行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这对于加强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法治国家的实现无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然而,由于受传统法律文化、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立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刑法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规范并非尽善尽美.为此,有必要从罪刑法定的基本法理、价值取向诸视角,对罪刑法定原则存在的内在冲突加以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其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