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525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59篇
人才学   113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1548篇
理论方法论   311篇
综合类   2604篇
社会学   724篇
统计学   110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759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溶城市与生态环境规划、改造、保护和恢复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历史很短,但却发展迅速,为推动我国社会的文明化和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但是,也凸现了一些内涵定位和外延的科学性与现实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也关系到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使用的最优统筹化。  相似文献   
82.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论域。本文首先对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进行简单的罗列和评析,然后对我国生态伦理学的传统资源、研究现状、争论以及主要观点等方面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论梳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生态伦理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从旅游伦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和分析海南南湾猴岛旅游开发的现状。通过对当前旅游伦理学研究成果的阐述,结合南湾猴岛旅游开发实际,分析猴岛上的旅游开发与猴岛环境保护、人群与猴群、“人权”与“猴权”、猴岛原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建立猴岛的生态旅游伦理体系,从而发展真正意义上猴岛生态旅游提出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4.
何志鹏在《安徽大学法律评论》第5卷第1期撰文认为,从历史上看,主权是习惯形成的,而不是社会契约造就的,人们既没有在实际上也没有在情感上接受过任何有关社会组成的契约。所以,人的同意和权利并不是主权产生的原因。国家是在人的群体——部落、部落联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生长起来的。人类并没有费心形成这样一个体制而建造什么契约,也没有为是不是要参与到这个体系中来而三思后行。人类既没有在历史上也没有在心理上经历过社会契约的阶段。主权是一种在名义上归属于集体的权利和权力的结合体。主权是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主权来自于人类自始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形式的制度递增,以及对于权威的依赖,对于现有生活框架的习惯。  相似文献   
85.
秦利军 《社科纵横》2006,21(12):127-128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促使人们反思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文化方面,西方社会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曾经在人类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它们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未来的出路只能是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东方社会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值得人们探讨。  相似文献   
86.
张莉华 《金陵瞭望》2006,(10):34-35
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文化产业所创造的巨大的文化生产力.比过去一切社会所创造的全部文化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存在方式.它正以其独有的生命形态和创造力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的文化面貌、生态结构和生存方式。如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举足轻重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日益深刻地介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87.
人类至少已经存在10万年了。但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上看,人类还是个年轻的“种族”。当三到四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迅速扩张时,与人类非常接近的“种族”尼安德特人灭绝了。  相似文献   
8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何谓和谐?顾名思义,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和谐,从一般意义上解释,指的是配合适当、感情融洽、气氛良好。从哲学的角度解释,和谐是指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必须符合逻辑或规律。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发展必须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既维护人类的利益,又维护自然界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努力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的良好人际…  相似文献   
89.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在其他国家仍与病毒展开斗争的时候,中国已初步打赢疫情防控守卫战,习近平提出了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抗疫方案。这一方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合作视野扩展到国际公共卫生领域,不仅对当前各国携手并肩抵御疫情恶化、战胜疫情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进一步完善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0.
作为习近平外交专著,《论坚持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全面体现了习近平外交叙事风格。以莫娜·贝克的叙事学概念为基础对习近平外交话语及英译进行分析,既能凸显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作用和功效,又有助于中国外交叙事的建构。通过叙事策略的运作,包括建构时空、选择性采用文本素材、建构标示以及再定位人物事件,译文重构了习近平外交话语的本体叙事、公共叙事、概念叙事以及元叙事。同时,叙事学与外交翻译的结合不仅拓宽叙事学学科领域,为外交话语研究提供新视角,而且为完成既定的翻译使命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保持政治上的高度、揣摩文化上的深度、把握思维上的向度以及巧用技能上的广度都成为译者顺利完成叙事建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