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292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501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它在唯物史观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它提出了人类解放的伟大目标和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原则,它提出了优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它是唯物史观关于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可以做如下的概括:个人的活动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基石,人本身是社会的最高价值,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既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2.
科学社会主义取代空想社会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在20世纪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初级社会主义制度在一批较为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势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就连封建王公贵族和法西斯主义分子也打起社会主义的旗号。从欧洲到亚洲,从非洲到美洲,各色社会主义理论、各种社会主义运动、各样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起来,社会主义真所谓“其兴也勃焉”。然而,到了20世纪末期,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又可谓“其亡也忽焉”,或分崩离析,或改弦更张。于是福山宣称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布热津斯基扬言社会主义大失败,几乎一夜之间世界…  相似文献   
73.
1988年,第十届国际人道主义和伦理学会世界大会在美国巴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召开,会议通过的《相互依存宣言:一种新的全球伦理学》①(以下简称《宣言》)中这样写到:这种全球伦理学的基本前提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发展普遍的道德自我意识都有利益关系,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世界共同体都有高度的责任”。这份文件强调全球化时代建立人类共同伦理的必要性,它在1988年的时候提出,其预见性正得到当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验证。但是这份文件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事实上,它展示了在全球化时代,使用人道主义精神资源,倡导一种全球共同伦理的可能和方…  相似文献   
74.
抗战胜利后,对百余万日俘的处理是一个事关国际人道主义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本着“不念旧恶”、“与人为善”的原则,遵循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对日俘采取了一系列善待措施,并在极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日俘遣返工作。尽管在日俘处理过程中,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试图将日俘处理纳入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总体战略,但在共产党人的斗争和努力下,日俘处理的客观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它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仁爱宽大的胸怀,展现了中国政府处理重大国际人道主义事务的能力,而且对促使日本方面反省侵华罪行,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还有力地弘扬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5.
以人为本便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一种不证自明的公理,博爱或仁爱是人道主义的心理依据。人道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一个普遍适用的价值原则。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既有相似和联系之处,又有根本性的区别。上世纪80年代人道主义思潮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是意识形态的改革。  相似文献   
76.
战后,国际人权保护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却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要想摆脱困境,在国际人权保护中必须加强人权对话;坚持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正确处理人道主义干涉与国际人权保护的关系;强化联合国的领导地位,完善国际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77.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域来解读艾丽斯·沃克作品中所展现的女性主体建构思想,可以看出,沃克的理论是对后现代女性主义关于女性主体建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沃克也认为女性身体救赎是女性主体意识复苏的基础、女性掌握话语权是女性成为主体的关键,但沃克并不认为女性成为言说主体是女性主体建构道路的终端,而是发展了这一思想,具体体现在三方面:首先,言说自由无法保证女性主体性的实现,女性必先成为经济主体继而才能取得主体地位;其次,女性主体性的建构应超越种族和性别的界限,发展人道主义,通过种族和性别和谐巩固女性主体性;再次,主体作为有意念的个体,还需保持自身精神的独立和自由,成为精神主体。沃克认为,只有实现这三方面的建构.女性主体身份的重构才能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78.
如果我死了     
都说人生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而我以为,对个体生命来说,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不论你是荣华富贵,还是穷困潦倒,生命的起点与终点不过咫尺之间。一如果我不得不死于癌症,我请求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不必为我作无望的救治。所谓人道主义的救治,本意在延续人的肉体生命,其实无异于延长人的双重的痛苦。我不想辛苦挣扎一生,到头来再丧失做人的起码尊严,缠绵  相似文献   
79.
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主人公身世平凡,战前的生活和工作经历真切自然,整个战争经历真实而感人,人物的情感世界描绘自然而生动、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刻画典型而富有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作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0.
浅析E.弗洛姆人道主义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弗洛姆是现代西方著名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家,他通过综合马克思的宏观社会理论和弗洛伊德的微观心理分析理论而建立的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理论贡献。在其伦理学体系中,宗教思想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弗洛姆从人的精神需要的角度探讨了宗教的根源和定义,划分了宗教的两种类型,揭露了现代社会宗教异化对人造成的危害,并积极探索建立人道主义宗教的具体对策。他的思想既有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