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88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549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1.
综合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研究进展,简述了古洪水事件的判别以及如何更加准确地确定古洪水发生时的洪峰水位,在非基岩峡谷段确定其行洪断面难度.分析了古洪水洪峰流量重建的水位流量法,比降面积法,ArcGIS耦合HEC-RAS模型法.总结了在计算出古洪水洪峰流量后对其可靠性验证的两种方法.指出近年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古洪水水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82.
这是以儒学与基督教间文明对话为内容的第二次笔谈。霍普金斯先生指出,从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中可以提炼出三种值得学习的类型,即和平、富足、和谐。何光沪先生指出,"普世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理念,最基本或最低层次的普世价值是"和平、公平、诚信、友善",中间层次即精神层次的普世价值是"自由、平等、人权、正义",最高层次即宇宙层次的普世价值是"天下一家、众生平等、万物一体、敬天爱人"。崔英辰先生认为,"从近代向脱近代"这一时代转换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都渗透着对宗教的认识,这需要从根本上反思西方基督教神学排他性的真理观,并探索新的宗教观。黄玉顺先生倡导"生活儒学"和"中国正义论"。中国正义论的理论结构是:仁爱→利益→良知→正义→理性→制度→和谐,核心内容是通过对"义"的诠释,提出两条正义原则:(1)正当性原则(公正性准则、公平性准则);(2)适宜性原则(时宜性准则、地宜性准则)。  相似文献   
83.
《人间词话》"气象"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涛 《江淮论坛》2006,(1):159-163
“气象”是《人间词话》中的重要概念,它与“境界”关系密切,对它的理解将直接关系到对“境界”的评价。本文追溯了《人间词话》气象说的传统文论渊源,从生命关怀、个体感悟与悲剧体验三方面阐发了“气象”的内涵并探讨了“气象”与“境界”的关系,提出“境界”是一种人生境界。气象具有与境界相通的特点,是境界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4.
1938-1939年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候选拉木登珠被迫滞留西宁,学界多以此事为青海省政府主席马步芳牟取私利向西藏噶厦政府勒索钱财所为。但是,相关档案资料显示,此事经历了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前期中央政府利用在青海觅得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候选之机,通过阻留拉木登珠与西藏噶厦政府进行政治交涉,目的在于改善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客观上为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创造了有利条件;后期马步芳违抗中央命令,扣留拉木登珠,企图借机控制西藏。在其政治阴谋失败后,又对西藏噶厦政府实施敲诈勒索。这一事件反映了民国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维护中央政府对西藏主权所做的努力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85.
劝惩论是明代中叶以后小说理论家提出的重要概念,通过对陆人龙《型世言》创作的剖析,可以看出劝惩论在一定时期内的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从"轴心时代"的文化突破说起,强调了文化、历史的差异和多样一直就是对哲学意识中所追求的整体性、普遍性所发起的挑战;再回到黑格尔的"伟大合题",讨论如何认识我们的时代及普世伦理的问题,在道德的理论性资源相对匮乏的基础上讨论了重建的可能.  相似文献   
87.
王新春 《文史哲》2005,(2):34-39
历史上,孔子一直被视为达致最高生命境界的圣人,而实成为生命境界哲学突显后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化身。但对其为圣人的所以然,人们的理解往往不一。北宋邵雍即对此有其独特理解。在他的天人之学视野下,孔子之为圣表现在:与大宇宙一体无隔,跻于天地境界;确立妙契春夏秋冬四个昊天生化万物宝藏的、浸润鲜明人文历史理性精神的、成就理想人生的《易》、《书》、《诗》、《春秋》四个宝藏;为“万世之师”,开拓出一种面向千秋万世的人生伟业。  相似文献   
88.
周作人是新文学理论的积极建构者,也是中国新诗的积极实践者,虽然他的新诗成就一再被文学史提及,但对他的早期诗学理念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周作人在新诗只满足于白话作诗的诗体大解放时代,主张新诗的融化气度和抒情本分.周作人对于新诗的最大贡献在于新诗形式和理论两方面的创造性尝试.  相似文献   
89.
从柞伯鼎铭谈《世俘》文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入藏国家博物馆的西周中期青铜器柞伯鼎上的铭文,记述了周王朝对南方蛮夷方国昏的战争,昏可能即《国语·郑语》的闽芈。由鼎铭文例知道,当时叙述征伐采取"命"、"至"和"馘俘"的格式,与《逸周书》记武王克商的《世俘》相似,其"至"均指抵达征伐的目的地,从而纠正了该篇注释诸家的误解。武王命人征伐的方国可能很远,如蜀即在今四川的蜀国。  相似文献   
90.
在近代中国,首先把进化论思想引入历史观领域的思想家,当属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他率先把"进化"、"发展"等新观念引入历史观中,突破了循环论的旧思路,提出"三世进化"说,从而确立了中国近代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依据进化史观,他描绘的"大同"理想蓝图,不再着眼于过去,而是着眼于未来,唤醒国人为实现美好理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