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上博简《诗论》与《诗经·黄鸟》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的第 9号简有论析《黄鸟》的语句 ,专家或将其定为《诗经·小雅》部分的《黄鸟》篇 ,本文论析《诗论》简文所提到者当为《诗经·秦风》的《黄鸟》篇 ,两者不可混同。只有确指篇什才能够深入理解简文之意。简文所提到的“反 (返 )古” ,在儒家思想中有特指的含意 ,即复归于古礼 ,而不是返归故乡。简文称许《黄鸟》一诗的作者对于人殉之事的困惑 ,指出其“反 (返 )古”倾向 ,这对于认识孔子的仁学理论 ,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2.
刘斯翰 《学术研究》2006,(10):22-26
墨子仁学,以“兼爱”为标帜,历来被儒学所攻讦。但墨子仍然从孔子的仁学中继承了若干要素,如从政治理想出发,重视践行和以“爱人”为基础。本文更着重探讨墨子对孔子仁学的改革,提出“反对仁的血缘性”、“在仁的理想中引入利”、“把仁之本归之天意”是墨子仁学的重要特色,并且对墨子仁学的形成和评价作了历史的探析。  相似文献   
63.
在"宰我问丧"中,宰我在面对亲人之丧时食稻衣锦而安,而君子则表现出不安,孔子因此而批评宰我不仁。宰我不仁的重要原因在于宰我之安是与身体的物质享受联系在一起的,身体是自我封闭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宰我不顾亲人的死活而独自享乐。君子则与宰我不同,打破了自我中心,打开了封闭的自我,打开了心门,保持一种好客状态,欢迎他者闯进自己的内心,打扰自己的宁静和乐。正是因为他者的打扰,君子无法固守于自我,始终为他者的生死存亡感到不安,总感觉自己对他者的生死存亡负有责任,总认为他者的悲惨处境是自我的无所作为造成的,因此产生一种羞耻感、愧疚感,从而主动地承担起为他者的责任。仁学的这种不安对于当今时代重振伦理道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宋明儒仁学传统集中展现为万物一体论仁的学说,黄宗羲在乃师刘宗周的问题意识基础上,采取解说孟子的方式,主要从"以虚实论仁义"、"以情论仁"和"正言仁义功用"等方面对这一仁学传统作了调适与转进。这种颇具思想意义的理论工作,主要是通过突出仁的实践性向度来完成的,它使得宋明儒偏重于广通义、流行义和境界义的仁学传统发生方向性的转变。黄宗羲这些新仁说思想,为儒家仁学传统的更新以及开出新典范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65.
谭嗣同是近代中国建构哲学体系的第一人,他的哲学思想体系集中表现在《仁学》一书中.《仁学》的哲学思想又集中表现在“二十七界说”中.“二十七界说”思想明确,有其佛学的外表,但其内核仍是融摄儒佛道三家而归宗于儒,实为他追求的“通”或“一”的观念作一个哲学的说明,而“通”或“一”乃是谭嗣同致力于伦理、政治上“平等”观念的哲学依据.所以,通过“二十七界”说,即可剖析出谭嗣同《仁学》的哲学思想实质,即佛道为表,而儒家为里.  相似文献   
66.
在敦煌藏经洞中发掘出的吐蕃文书《礼仪问答写卷》主要劝导、规范人们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所必备的礼仪道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及其所反映出的孔子仁学思想则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至今仍在人际关系的处理调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公元7-8世纪,吐蕃政权与唐朝皇室政治联姻,随之而来的是藏汉人民的友好交往,《礼仪问答写卷》正是在这种密切交往中应时而生,将之与《论语》比较解读,可以非常清晰地探寻出汉藏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7.
王佳 《社科纵横》2012,(4):142-143
本文从儒家仁学思想入手,通过对仁学思想内涵的分析,从企业管理思想和具体商业运作两方面,简要分析了仁学思想在现代企业文化中的体现,试图探讨儒学文化在塑造中国现代企业文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解释学和符号学是研究比较哲学和比较伦理学的有效工具.符号学可以帮助人们区分和澄清含混对象,特别是历史现象."儒学"被认为是一种综合性历史现象,"孔学"或"仁学"则是一种单纯的伦理学思想,二者应从若干方面加以区分,使作为孔子思想代表的《论语》所包含的普世伦理学价值得到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69.
二程的仁学思想体现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仁学自然观。这一仁学自然观把仁扩展到天地万物,使仁成为人与宇宙自然的共同本性。它在内容上包括“与物同体”的同体自然观、“以生为道”的生生自然观和“诚敬存仁”的诚敬自然论。而生态价值则是二程仁学自然观在当代的重要诠释维度。二程的仁学自然观及其生态价值观既强调人与自然的价值统一性,又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然的价值独立性。它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0.
我在1956年考入北京十三中读书,到现在还十分留恋那段校园生活。北京十三中的前身,是一所教会学校——辅仁大学附属中学。辅仁附中的前身是辅仁学社,辅仁大学成立以后,辅仁学社改为辅仁大学预科学校。1920年,预科学校改为辅仁附中,原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曾兼任该校第一任校长。校址在李广桥西街(即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