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3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54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以往对“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解释更多地是一种价值论、道德论的解释。本文认为“攻乎异端”具有消极的方法论意义。“异端”和“两端”有细微的差别,“叩其两端”则具有积极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应该优先把“攻乎异端”和“叩其两端”理解成方法论,然后再理解成价值论、道德论命题。  相似文献   
492.
秦文 《劳动世界》2017,(29):65-66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学理论家.他的史学思想包括历史学价值论、性质论、认识论和史才论,强调历史学可以穷原竟委、博古通今,预测未来,培养智慧;主张历史学为纯主观的学问但又要求尽量做到客观;提出"史才六长"说等.他为新史学的传播与构建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理应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占一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493.
认知资本主义理论认为价值生产在认知资本主义时期超越了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工厂的时空限制,导致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工作场所和生活空间以及生产领域和再生产领域之间边界的崩溃,从而产生了价值衡量的“标准之外”和“超越标准”领域。通过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解读和认知商品的价值规定分析可以发现,认知主义者所宣称的价值规律危机之所以不成立,一方面源于他们对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相关概念范畴的曲解,是“没有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在于他们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否定所导致的对劳动与知识辩证法的遮蔽。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在当代资本主义语境中仍是适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94.
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两相对立的背后是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的对立。在处理偶然防卫相关问题时,由于具体行为获得效仿的可能性低,无需为保障社会整体利益而在个案法益保护上做出让步。结果无价值论的无罪说在逻辑自洽性与体系合理性上最为令人满意,但在处理双重偶然防卫问题时仍难以做到根据充分、结论妥当。在英美法系当中,选择客观判断路径的学者与结果无价值论者的基本结论一致,但主张以防卫行为客观上是否保护了无辜第三人的利益为标准,对偶然防卫进行类型化分析。在自我防卫型的偶然防卫场景之中,由于行为人未能构建防卫优势地位,其法益不应在冲突环境中获得额外保护,因此不成立正当防卫。回归对个人具体法益“正对不正”关系构造之辨析所得到的合逻辑之结果,对于我国当前主流观点偶然防卫无罪说亦是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95.
明代王阳明心学,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论的典型。从王阳明心学的深层涵义来看,王阳明心学在主要意义上是价值论哲学,与通常所理解的主观唯心论并不相同。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去诠释王阳明心学,则从根本上偏离了王阳明心学的实际,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496.
本文拟以“三元价值论”(详见丁建中等(试商品价值的三维尺度),《学术月刊)1995年第12期)为依据阐述赋税的基本原理。第一部分讨论赋税的本质和尺度,第二部分讨论公正、简明、高效的税收模式。一、赋税的本质和尺度国家的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安全和保障。为了社会安全,必须建立常备军,对外防御侵略,对内制止动乱;为了保障社会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必须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机关,而常备军的供养和武装,行政管理人员或国家公务人员的供养及机关赖以运作的设施、装备,就依靠向社会征课的赋税。如果说,社会各纳税人向国家…  相似文献   
497.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丰富的普世价值思想,这是我们破除普世价值论幻象的理论依据。普世价值论和普世价值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不是要一般性地反对普世价值,而是反对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论。普世价值论是一种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经济侵略和霸权主义掩饰、服务和辩护的意识形态。普世价值论的“中国化”形态主要是恶意误读中国的发展进步、攻击四项基本原则、放大矛盾并制造事端,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普世价值论之所以在中国蔓延,有外来意识形态渗透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基础变化、思想鉴别能力弱化和学术话语照搬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98.
朱健 《天府新论》1999,(2):32-37
近年来,丁建中等先生发表一系列文章,隆重推出所谓“三元价值论”,试图对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合理成份加以辩证综合”,进而克服其“局限性”[1]。应该说,论者用心良苦,所论也不乏真理的“颗粒”。但是从总体上看,“三元价值论”矛盾重重,鲜有实质性突破,在若干方面,甚至还不及传统价值理论已经达到的高度。目前,虽然已经见到一些对其提出批评的文章[2],但是,我不能完全同意这些批评所持的观点,故不辞浅薄,就价值的质、量和增殖等三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与丁建中先生等商榷。一、鼻子体化的白质纵观经济思想史,所谓“价…  相似文献   
499.
哲学一经诞生,哲学家就注意到了人性的自为性和社群性两种基本特性,并将其作为思考和探索的重点,于是就有了重点关注人性自为性潜能及其现实化的伦理学和重点关注人性社群性潜能及其现实化的政治哲学。政治哲学与作为哲学主体部分的本体论、知识论和价值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因此,政治哲学在哲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哲学整个学科体系中,政治哲学与作为主干学科的价值论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政治哲学研究的政治主要属于价值的领域,因此它属于价值学科,与价值论间是一种交叉关系。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共同目的是根据人性的要求研究人类怎样过上好生活,但两者在研究对象、使命、关注的主要问题上存在着区别。不过,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都有可能全口径地涉及社会成员好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在两者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之间有宽阔的界限模糊的区域。  相似文献   
500.
厘清当代翻译研究的价值论意识,是当前翻译研究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它所指向的是翻译实践活动中的价值问题、价值意识与价值担当。关于“翻译意味着什么”与“翻译应当成为什么”是翻译研究的价值问题,而价值意识与价值担当又让翻译价值在翻译主体的行为中获得认可与确证,进而展开为“我应当做什么”与“我应当期待什么”。翻译价值论意识的探讨应当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与说明,从根本意义上使翻译价值意识走向翻译价值担当,进而有效地处理翻译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的辩证关系。这就为翻译研究注入价值元素,从而延续与拓展翻译研究的认识论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